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叶选平省长在一次讲话中说:“广州的教育优势是什么?有一点肯定无疑的,那就是毗邻港澳、华侨众多,信息传递迅速。华侨、港澳同胞爱国爱乡,具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用十五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市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一战略部署,今后十年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办学体系;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建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本文仅就广州市实现教育现代化有关的问题作些探讨.一、实现广州教育现代化的依据1、教育现代化是当今世界的共同趋势.实现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主要靠教育来培养.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因为,经济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必然要求教育与之相适应.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教育社会化、信息化、国际化趋势发展.目前,世界各国为了适应以智力为主要支柱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为了适应成熟化、信息化和新的国际化的社会发展,为了培养21世纪的人才,都在积极进行深刻的教育改革,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如美国1989年制订的《2061计划》,英国政府《21世纪教育和训练》的白皮书,法国1981年以来的经过调查研究对教育提出的若干份重要报告,日本的多种教育改革方案,韩国政府  相似文献   
3.
学生不喜欢政治课的现象确实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习兴趣不浓是其中一个原因。如何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我在近几年的政治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广州作为开放改革的前沿城市,其普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鼓舞下,广州市今年创造了历年来高中毕业班工作最好成绩,使教育质量上了新的台阶。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教育纺织品有限公司是我市教育系统校办企业的第一个联合体。公司的隆重成立和开业,标志着广州市勤工俭学迈上了新的起点。它的宗旨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依据,发展教育经济,改善办学条件,增加教师收入,加强劳动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青少年从小学到初中这一特定阶段心理、生理、智力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促进中小学的教育改革,使中小学之间从思想教育到教学工作得到衔接,培正中学从一九八五年起开展了中小学衔接的试验。  相似文献   
7.
最近两年来,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地质夏令营、水利电力夏令营,气象夏令营和电子夏令营。由于这些夏令营都是科技活动性质的,所以我们称这些活动叫“科技夏令营”。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鼓励他们从小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献身科学的远大志向和锻炼他们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意志,是非常有益的。下面是我们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夏令营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8.
广州培正中学原是一所华人自办,华人捐助,华人任校长的教会学校,它已有九十七年历史了。近百年来,为祖国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培育了千千万万的人才,在祖国各地和五洲四海勤奋忠直地工作着。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在开放改革的年代,在领全国开放改革之先的大都市,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研究的新课题。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素质的前沿阵地,每天面临的便是直接对学生施以影响的工作。近年来,广州市培正中学注重从科研理论的高度引导教师干部进行教育改革,教育教学上都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今年5月,该校召开首届德育研讨会,20位教师干部向会议提交了自已的论文和总结报告。这些论文和报告有的已达到一定的水平,有的则具有较大的深化潜力。本刊在这期特辟专栏,选登部分论文或摘要,以供读者参考。 教育科研,已经走出专门的研究部门,在许多学校普及起来。本刊将以专门栏目,为在教育科研方面有一定成果和心得的学校提供阵地。在这个专栏里发表的文章,也许难免粗疏,但它体现了广大教师干部向教育理论层次的试步,它是开端,因此也是可喜的。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这四个国家(地区)经济基础并不好,资源又贫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低。1966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125美元,台湾也只有236美元。可是到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大大提高:韩国为5044美元,台湾为7997美元,新加坡为12384美元,香港为12492美元。而且,它们人均国民收入还高于欧共体中如西班牙和爱尔兰等成员国,由此步入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行列,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