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平  赵刊 《理科爱好者》2004,(22):31-3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崭新的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交流将打破时空限制,超越语言和国界,进入不同国家的千家万户,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在这场全球性的信息革命中,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在教育中的应用,会使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生重大变化,极大的改善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使多媒体所展示的教学内容更具体。  相似文献   
2.
有些含有分式的数学问题,直接解难以突破,而若将分式的分子、分母上下颠倒,则可能立即找到突破口,这种解法称倒数法. 例1 若x+1/x=2,求x~2/x~4+x~2+1的值. 解  相似文献   
3.
我们借助于坐标系,用数形结合方法,既能用代数方法去研究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又能用图形的性质来说明代数事实.有些题目改用坐标法解答,不仅能使我们触类旁通,开阔眼界,而且能使证法简便,避免讨论各种情况的麻烦,从而不断丰富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4.
立体几何教学使用多媒体应注意的两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把图形F绕定点O按一定方向旋转一个角度θ而得到另一个图形F′的变换R称为旋转变换.特殊地θ=180°时,就得到关于O点的中心对称图形.在解题时,对于图形具有等边特征的几何题,常可通过旋转变换,使题设和结论中的相关元素相对集中到某一图形或重新组合成的图形之中,为沟通题设和结论、方便解题创设有利条件.有些正方形的问题,利用旋转变换求解相当方便.下面举例说明:例1 如图1,四边形ABEG、GEFH、HFCD都是正方形,求∠AFB +∠ACB的值.解 将△HBF绕点H逆时针旋转90°,得△HSD ,则△HBS为等腰直角三角形,∠HBS =4 5°.由四边形A…  相似文献   
6.
有关解不等式的问题,一般是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等。然而,有些方法,运算很麻烦,且不易得到结果。这时,若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构造一个辅助函数,则原来问题的求解或证明,就转化为对这一函数的性质的研究,可以运用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最大最小值、连续和微积分等性质来帮助解决,运算过程就比较简单了。下面例谈构造辅助函数在这方面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说过,十年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在教育,考察近十几年来的教育史,发现教育失误在于只重视应试教育和科学教育,而忽视了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写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促进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我们社会主义学校,就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正确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加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的一代新人。中学最重要的课之一──充满丰富的辩证唯物思想的数学,当然要负担这样…  相似文献   
8.
赵刊 《中学教研》2002,(3):23-25
相对于命题的直接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直接证法和反证法好比通向同一目的地的两条道路,前者径直,后者曲折.如果直路好走,当然选择直路;如果直路上布满荆棘崎岖难行,那么我们宁可走那条虽然曲折,但是较好走的道路了.至于直路闭塞断绝,那么就非走曲折迂回之路不可了.在解题中,题目末指明用什么方法,便面临选择直接证法还是间接证明更好,甚至有些命题必须用反证法才能证明.如何掌握反证法的使用场合呢?一般来说,以下几种命题类型,宜用反证法.  相似文献   
9.
有些平面几何问题,如能抓住题目中隐含的数量特点,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或方程组,然后运用方程的知识求解问题,常有构思巧妙,思维流畅,解法简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例1如图1,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BAD<∠CAD.图1分析注意到AD是BC边上的中线,中线加倍是常见的添辅助线的方法.然后把研究对象集中在△ABE中,由大边对大角,将问题得以解决.证明延长AD到点E,使DE=AD,连结BE,则D是△ADC与△EDB的对称中心,BE=CA,∠E=∠CAD.∵AB>AC,∴AB>BE,∴∠BAD<∠E,从而∠BAD<∠CAD.例2如图2,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ED⊥DF,EF分别交AB、AC于E、F两点.求证:BE+FC>FE.图2分析能否将BE、FC、EF移到同一三角形考察线段不等关系?利用对称性作图是可以实施的,于是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