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苏教版高中语教参对于《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小说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表述的: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参对欧·亨利的主要艺术特色如情节曲折和结尾的出人意料都给予了应有的关注。但笔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学习作的艺术特色之外。还应对其情感基调及其创作心态作相当程度的剖析.以期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学创作与社会现实、主观情感与艺术特色的对应关系。《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作在“玩世”态度掩盖下的苍凉抒写.其情感基调是凄凉的.我们在认同作对于人间真情的热情讴歌与赞美的前提下。亦不应忽略这种苍凉的背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新诗既遥继了我国古典诗歌"言志""缘情"的文学传统,又萃取了西方诗歌重隐喻、心理描写等艺术精华.引导中学生兴味盎然地学习新诗,不仅可以更好地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放飞灵动的言语想象,而且可以更好地精致、纤敏、丰富他们的言语生命,不断邂逅更加完美的自我.牧养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必须注意四个紧密结合:一是与言语人格的牧养紧密结合,二是与自我生活的充盈紧密结合,三是与其他艺术的融通紧密结合,四是与言语想象的开发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参对于《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小说的教学目标对欧·亨利的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如情节曲折和结尾的出人意料都给予了应有的关注,但笔者认为在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参对于《最后的常春藤叶》这篇小说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表述的: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