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历史的实在是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客观存在。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是通过研究者主体意识加工之后的成果。组成这些成果的最小单位是历史名词,或叫做历史概念。包括历史学在内的任何科学,都是一系列概念的集合,是概念的系统。我们研究历史不仅要研究历史的客体,还要研究主体如何去反映客体。这种研究可以从历史名词做起,弄清每一个历史名词的特点,包括名词的产生和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实在,等等。 用来表述历史名词的语言,有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教科书是用书面语言来表述的,教师讲课是  相似文献   
2.
一历史图像在学生思维发展中的作用历史教科书中插有大量图像,有些是彩色的,有些是黑白的,这些图像在人教版教材中约占五分之二的篇幅,是课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史料价值而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史文物图,可直接用作史料,以印证教材上的文字记载;另一类是历史想象图,形象地再现了过往的历史,给人以鲜活的立体感。唐人张彦远在《论画》中说:“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形。赋颂所以咏其美,不能备  相似文献   
3.
讲历史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历史概念和认识历史发展规律,这是目前加强中学历史基础知识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一问题已引起广大历史教师的注意。但从学生掌握的历史概念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历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表现在什么地方?产生的原因及纠正的方法怎样?本文想谈谈个人的看法。学生掌握的历史概念中,常见的第一类问题是以今度古,用他们现实生活中熟知的东西去解释过去的历史问题。如,把秦的驰道说成是如北京长安街一样宽广的平坦的“柏油马路”;把诸葛亮的联吴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从1919年起,写到1957年止,它的篇幅占全部初中《中国历史》的三分之一弱,这种略古详今的安排,突出了现代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什么要学习中国现代史呢?第一,学习中国现代史,主要就是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胜利  相似文献   
5.
一、平衡式教学的设想 传递式和发现式两者结合的平衡式教学,可能是目前我国历史教学界比较行得通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设计上可以做这样的安排:第一,在基本史实上采用传递式教学,在分析、概括上采用发现式教学;第二,一堂课用2/3时间由教师来讲授,用1/3的时间启发学生来回答问题,做探索,求发现;第三,传递式教学要为发现式教学铺垫史实,提供情境,发现式教学要为传递式教学加深理解,探究历史本质,两者相辅相成,圆满地完成启迪教  相似文献   
6.
一历史灵感思维的特性灵感思维又称为直觉思维,它不同于用概念、判断、推理把握事物的逻辑思维,也不同于用典型形象、记忆表象把握事物的形象思维,灵感思维主要发生在潜意识,是显意识和潜意识相互交融的结果。灵感思维是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无法解开问题的秘密,由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教材叙述历史事实必然涉及到人和事,不是以事传人,就是以人传事。历史人物在历史教材中占很大篇幅。历史教材是怎样写历史人物的呢?研究一下这个课题,无疑,对我们讲好历史人物,上好历史课,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8.
一、情化信息和情感思维 现代思维科学把情感纳入思维的范畴,因为从广义上说,思维活动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而情感也是一种信息,也要参与处理过程,并对决策和行为产生作用。 历史要教化人,要分清真善美和假恶丑,情感万万少不得。把情感作为思维来研究,不把它看成味之素、胡椒面一类调料,而是看成席  相似文献   
9.
思维方式系指精神产品的生产方式。历史的理性内容,包括对历史的评价,对历史作用、意义、影响的阐发,总之,都是经过主体(研究者)思维加工之后的精神产品。这些精神产品,是科学的抽象,是深刻的概括,是哲理的升华。要把这些研究成果用在教学上,则需加一道通俗化和浅近化的工序,才能使青少年乐于接受。程序加工中的最好办法,就是把理性内容具象化。 综观诸子蜂起的战国时代,论说文刚在我国兴起,大多用打比喻、说寓言、讲故事的方式来申述道理,所  相似文献   
10.
<正>一堂历史课中,有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时间的迁移和空间的变换,要把复杂曲折的历史问题讲明白,必须对历史材料加以精心的剪裁和组织。组织历史材料除要做到观点正确、内容真实以外,还要讲究方法。只有组织的方法得当,才能把复杂的内容叙述得线索清楚,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教材中对历史问题的叙述已下过一番组织和剪裁的工夫,教材的组织方法,一般说来,也可供教师在课堂讲述中使用。组织历史教材有哪些方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