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语文课堂上,琅琅书声最美,当静止的文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来时,文字便成了一幅幅画面、一段段音乐.它用声音感染人,它可以跨越时空,沟通文本与读者的心灵.而面对纷繁的朗读形式,便多了一点思考:朗读,是否真的让学生读进去了?学生在读得津津有味的同时是否读出了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2.
许多人都体验过这样的情境。一个还没上学的幼童,有时候总是“妙语连珠”,令你惊讶不已。这些可谓童心里最真纯的语言,是灵性的,诗意的。它是孩子天性的流露。对于儿童来说,诗意的表达就像他们的呼吸一样自然。按理说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母语环境的学习中,这种灵性应该越来越丰润。但是,学生的写作少有这样的灵性。这是我们作文教学最容易被忽视又是最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使用者的角度,结合CM—CDB/T1-1998《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通过对GB/T7714-2005的学习、掌握、应用与分析,揭示了其新的变化和特点,并对6种文献的著录做了细分与补充,最后,提出了对新标准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第二节课,我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寻隐不遇》。一个孩子漫不经心地说:“隐是谁?”我一愣,大家都看着那个孩子,露出不解。我笑笑说:“是呀,我怎么没想过。诗人也没有告诉我们,不过,也许诗中会告诉我们答案的。我们一起去找找隐吧!”大家都兴致盎然地开始寻找隐。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中,立足于文本的想像、感悟、体验,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得言语智慧的重要策略.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对"想像、感悟、体验"这些策略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上,琅琅书声最美,当静止的文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来时,文字便成了一幅幅画面、一段段音乐。它用声音感染人,它可以跨越时空,沟通文本与读者的心灵。而面对纷繁的朗读形式,便多了一点思考:朗读,是否真的让学生读进去了?学生在读得津津有味的同时是否读出了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7.
第二节课,我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寻隐者不遇》。一个孩子漫不经心地说:“隐者是谁?”我一愣,大家都看着那个孩子,露出不解。我笑笑说:“是呀,我怎么没想过。诗人也没有告诉我们,不过,也许诗中会告诉我们答案的。我们一起去找找隐者吧!”大家都兴致盎然地开始寻找隐者。师:你们发现什么了?生:隐者是一位医术高明的人,因为他在云雾重重的深山里采药。生:我认为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是为老百姓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