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师爱是高尚情感的凝结,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因为师爱,教育的过程充满了温馨与诗意;因为师爱,校园里荡漾着真情与智慧。然而健康的师爱有双翼——爱生与爱己,只有双翼均健康的师爱才能飞得更高更远。一、爱生爱生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人民教师,要从内心深处培养对学生的"爱",  相似文献   
2.
一、斯拉特瑞课程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文明的弊端日益暴露,已经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人类开始深刻的反思。20世纪后期在西方社会兴起了一股反理性主义的鲜活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时代步伐相一致,针对现代主义的学校教育已不能很好地与时代的趋势相合拍,教育研究领域涌现了一批具有后现代色彩的课程理论。美国从70年代开始,课程研究领域致力于用新的理论视角和价值理念理解课程的本质,出现了众多的课程流派。斯拉特瑞的课程理论就属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流派中较独特且具有代表性的课程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奖励是施予生命的一缕阳光,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催化剂”,但奖励并非万能。全面认识奖励的作用,灵活把握其运用的艺术,是保证奖励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一次教学事件使作者对教学、教师、学生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放弃所谓的教师威信,与学生共同面对难题,不但要学会宽容自己,更重要的还要学会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走出教学困境,享受教学生活。  相似文献   
5.
在赏识教育理念的感召下,奖励在幼儿园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获得奖励是人性深处的渴望,奖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必要性,但奖励并非“灵丹妙药”,运用不当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要恰当地运用奖励,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就需要我们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牢牢地把握好奖励运用过程中的四“性”:指向性、适切性、灵活性、回归性。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的确,奖励是施与生命的一缕阳光,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催化剂”。然而奖励并非万能,随着奖励在幼儿园中的泛滥,奖励陷入了“奖”而不“励”的“疲软”泥潭。走进幼儿园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短短的一节课里幼儿教师和幼儿一起不知要多少次竖起大拇指喊“棒棒棒,你真棒,棒棒棒,你真棒,……”可是,“你真的棒吗?你究竟棒在哪里?……”“我棒吗?我到底哪里棒?……”奖励方和被奖励方都显得茫然。这种奖励像慢性病一样,在默默地侵蚀着幼儿的灵魂。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对奖励“疲软”的负面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关注奖励在幼儿园中运用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要理性认识建构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经验,但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阻力。笔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对一些当代西方新理论的简单挪用和误读。建构主义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反思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对建构主义进行再认识,进而理性地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我国课程改革的实践,保证新课程改革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