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有关徐州的记载散见于史籍,可谓久亦可谓多矣。然而,以方志体裁专门记述徐州的史料,目前国内仅存十四种(州志、府志九种,铜山县志五种),版本最早的当数明代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宋骥主修的《彭城志》。据张国淦先生《中国古方志考》著录,在明代以前徐州志书尚有:晋宋刘义  相似文献   
2.
邳县古称“下邳”。张良谋杀秦始皇不遂,曾逃匿下邳;汉高祖封韩信为楚王,曾都于下邳;应劭解释说:“邳在薛,其后徙此,故曰下邳”。古代以北为上,以南为下,“下邳”即由此而来。汉代以后,邳地建置历朝变易。明时,省县入州,并领宿迁、睢宁二县,属淮安府,清初,承袭明制;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升为直隶州,雍正十一年徐州升为府时,又归属徐州府。民国时,才改称邳县。邳县地方志书,明代以前的今均不存,明代及其以后的除了《淮安府志》、《徐州府志》中有专节记载之外,专书记载一方之事的今存六种,分藏于国内外各大图书馆。现据所见各书版本情况略述如次: 一、明嘉靖本《重修邳州志》明代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陈柏主修、杨辅主纂的《重修邳州志》是目前世存最早的邳县地方志书。书名曰:“重修”,杨辅序曰:  相似文献   
3.
孙殿起、雷梦水是解放前后北京琉璃厂书肆中能被文人学者们尊呼“先生”的商人。然而,这两位学历不满初小的人如何写出目录版本学的传世之作,这两位脐身商界的贩书人为何博得鲁迅。陈垣等大学者们的敬重,联系其治学道路,探讨其治学经验,对于我们今天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不无启发,不无教益。孙殿起,字耀卿,别字贸翁,河北省冀县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孙先生仅读过二年私塾、一年小学就因生活艰难而中辍,于十五岁那年投琉璃厂宏经堂书坊当学徒,走上了经营古书贩卖的生涯。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在少年的孙殿起面前展现了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以“丰”命名之地不少,得名各有渊源。然其在地名语源考证上,有的说法固定,有的则分歧很大。徐州率县之所谓“丰”,其来源就有多种说法: 其一说,战国时期丰邑由魏国迁徙而来,所  相似文献   
5.
夷族是居住东方的一个古老少数部族,活动区域大致包括从黄河下游直到江淮流域的近海地区。淮夷是夷族的一个支部,因居住淮水流域而得名。由于文献记载的零散,加上考古资料的不足,学术界对古淮夷文化的研究十分薄弱。本文在此拟就淮夷的活动区域、历史变迁以及淮夷文化的特征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和作品结构等方面的分析,认为《金瓶梅》所表现的众多思想内容中,因果报应观念应是主题思想,是张目之纲  相似文献   
7.
沛县春秋时为沛邑,据《庄子》记载:“杨朱南之沛”见老聃。秦时置县,距今二千二百多年。秦末,陈涉起义,沛县父老共杀沛令,拥戴刘邦为沛公,沛地遂为汉高祖创基立业之地。高祖定天下,以沛为“汤沐邑”,致使扬名海内。沛县亦称小沛,久负盛名。晋代至元代,或曰郡,或曰县,隶属有异,其名不变。明清至今皆曰沛县,均隶于徐州。  相似文献   
8.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第一部正史艺文志,在文化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本文全面分析了《汉书·艺文志》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写作思想,并通过与《七略》的比较,归纳了它的特点;阐明了它在学术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同时,结合《汉书·艺文志》的命运及正史艺文志的发展规律,提出新时代正史艺文志应侧重史学功能,内容只能是“记一代著作之精华”。  相似文献   
9.
电力市场下无功辅助服务定价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各国电力市场的逐步展开,无功辅助服务成为关键的辅助服务之一。本文对目前世界上各电力市场的无功定价机制进行了分类,并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建立电力市场的国家在无功定价方面采取的各自不同的机制。通过比较分析,对于我国建立适合自身的无功获取机制和无功定价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整整两年了,每当我们看到那千古奔流的江河,看到那万年长青的松柏,就仿佛看到周总理那光彩照人的形象,引起无限地怀念。《光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同志一九一九年九月东渡日本时写的一首七绝手迹: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看着周总理挺拔俊逸的手迹,读着气壮山河的诗句,我们心潮澎湃,浮想联翩……。这首诗通过对一幅高歌猛进的生动形象的概括描写,抒发了诗人要“邃密群科”的凌云壮志,表达了作者救国济民的坚强决心;形象而真切地说明:要实现宏伟的志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