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村上春树的创作善于借助“故事”探究人的生存。他的创作沉入“故事”的内部,集合梦幻与魔幻,隐喻与象征,现实与想象的蒙太奇,叙述和沉思等各种手段,聆听着现代人灵魂深处的生存难题。他也以回归自然、回归生存地面、与现实“肉搏”等方式,积极地为现代人寻求可能的救赎方案。  相似文献   
2.
银川市第十五中学自开展“5+2”课后服务以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实现资源从无到有、服务从有到优、监管可导可控,课后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赵梦颖 《兰台世界》2012,(13):17-18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期针对传统陋俗发动了一系列较具深度性的改革,有效肃清了北大校园早期积弊。这一由校园文化开创出的资源从"道德"自觉的深度,有力地促进了现代中国伦理觉悟的进程。蔡元培多被视为教育家为人所倚重,对其民初从事传统  相似文献   
4.
唐代文坛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现象,就是唐人审美心理结构中宇宙意识的崛起.似乎是出于对一个极盛时代的回应,唐人面向古今中外上下未来,对身处的世界给予纵情的追问.这种热爱思考的民族精神气质,成为时代重要的审美方式,也最终促成唐人对宇宙意识的追问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相似文献   
5.
"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在高等教育实践中遵循合适的策略和方法,推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符合教育的现实规定性,也符合教育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本质。  相似文献   
6.
"桃花山释道"(8-11回)是《老残游记》研究中颇耐人寻味的一节,也是有效解读作品意蕴的关键。笔者认为对此一情节的解读不能太坐实于文本表面情节,或仅在传统文化语境内对其文化理想作考古式发掘,而只有结合文本语境与作者际遇,把这一文本放置于世纪初中西文化碰撞的语境中进行整体性考察,才能见出刘鹗在文化裂变时代所怀有的政治与文化憧憬。  相似文献   
7.
“桃花山释道”(8-11回)是《老残游记》研究中颇耐人寻味的一节,也是有效解读作品意蕴的关键。笔者认为对此一情节的解读不能太坐实于文本表面情节,或仅在传统文化语境内对其文化理想作考古式发掘,而只有结合文本语境与作者际遇,把这一文本放置于世纪初中西文化碰撞的语境中进行整体性考察,才能见出刘鹗在文化裂变时代所怀有的政治与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