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赵浩鹏 《学语文》2006,(5):51-51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谓是一代贤相,尤其是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令手下的大将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每次出征前,诸葛亮都要赐予他们锦囊妙计——“标准答案”,在关键之时均能奏效。久而久之,使这些大将们产生了依赖思想,失去了战斗的主动性、灵活性、机动性和创造性。诸葛亮一旦去世,蜀国很快就被灭亡了。在此,我们不想探讨历史风云,也不想评价诸葛亮的功过,而是想借此对我们现行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小说有着很深的思想意义。初读他的作品的人是很难读懂的,只有多读几遍,反复揣摩以后,才能品味出作品丰富的内涵、深厚的底蕴。《孔乙己》是作者所写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的一篇,目的是为了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状害,它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因为作品反映的年代和现在已相距甚远,故而很多学生初读时,只觉得文中的孔乙己很可笑,他们对孔乙己的认识显然是很肤浅的,对孔乙己的态度甚至和咸亨酒店里的人们一样。那么教师如何来帮学生去理解呢?把文章的主题思想教条似的硬灌给学生是不行的,应…  相似文献   
3.
赵浩鹏 《学语文》2005,(2):53-53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7-9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除了正常的写作练习外,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面对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去实施教学,如何量化操作.成了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经过实践思考。我认为加强学生的积累是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赵浩鹏 《学语文》2011,(6):30-31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字数不够,描写来凑”。也就是说,在写作中,一旦遇到字数不够.不少学生就想用描写来凑字数.在考试中.有的学生为了给自己的文章披上华丽漂亮的外衣.甚至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描写手法来装饰.用华丽的词藻来堆砌,这样一来,往往容易弄巧成拙,为描写而描写,无病呻吟,没有任何目的性,使文章材料浮游于中心之外,上下丈结构不严谨.在文中不起任何作州的描写反而成了败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