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认为,影响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有现代化所引起的政治参与水平和政治制度化程度之间的比例失调,以及现代化进程的速度等。为对此理论观点加以证明.亨廷顿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和现代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为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推动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亨廷顿强调必须借助于革命或改革手段,并密切注意政党和农民对政治稳定的作用。亨廷顿虽然看到了发展中国家政治不稳定的问题.并为谋求政治稳定提出了某些有价值的思路。然而.亨廷顿的阶级立场使得他没有能够弄清楚发展中国家政治动荡的实质所在,当然也无法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巩固与开拓:中国政治社会化的途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有一个浓厚的、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化氛围,这也正是中国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意义所在。为此,中国必须在发挥与巩固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基础上,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政治道德的培养,使人们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另一方面,要扩展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加强对人民政治知识的教育和政治参与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传播社会主义政治化的渠道和手段的选择上,应随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加以开拓和丰富,综合利用家庭、学校、政府、同辈团体、工作场所、政治组织、大众传媒、互联网络等多种渠道,并使正面的、直接的、灌输式的政治社会化方式,与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实践的社会化手段很好地结合起来。当然,在中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最大的政治组织,也要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成为社会主义主流化传播的主力军和政治社会化方向的指导。中国还需要提高全民族的基本化素质和健全各项政治社会化的法规、制度等,从而厚植政治社会化的基础,加强对政治社会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