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李清照看男权语境下女性的言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清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文人 ,一方面 ,她把自己摆在士人阶层的位置上 ,与男性文人共同分享规范君权的话语权利 ;另一方面 ,她又以女性独特的方式进行自我言说 ,传达了一个时代女性共同的心声。在她身上积淀着传统的社会集体意识和个人生命的自然冲动  相似文献   
2.
<正>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正确的审美观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一、挖掘教材,加强德育意识教师应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从备课入手,精心构思,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作品给人最初的印象是"散""淡".但形式、内容上的"散"并非结构上的"散",这外在的"散"是有规律的排列组合的结果,而这规律即是作品内在的结构.汪曾祺作品的结构于自由散淡中凸显出和谐统一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作品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美学思想,以及超时空的人生精义和心理蕴含,本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的作品给人最初的印象是平淡和自然,然而,在这平淡与自然中却蕴含着作家对自然、人生以及生命的深层理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宗白华先生的<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一文为切入点,分析了中西方审美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又基于中西方文化精神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名作欣赏》1999年第2期发表的王振泰先生写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新赏苏轼〈沁园春·情若连环〉》,笔者颇感兴趣,读过几遍,认为其以男女之情比兴寄托对子由的思念,抒发自己的“魔难”不平,是可以接受的。以后读《文学遗产》2000年第5期王先生的《“故国神游”尚不宜下“确解”》,便也产生了兴致,详细翻检了《全宋词》的苏轼部分,发现一首《雨中花慢》(P329): 嫩脸羞蛾,因甚化作行云,返巫阳。但有寒灯孤枕,皓月空床。长记当初,乍谐云雨,便学鸾凰。又岂 料,正好三春桃李,一夜风霜。丹青□画,无言无笑,看了漫结愁肠。襟袖上,犹存残黛,渐减余香。一 自醉中忘了,奈何酒后思量。算应负你,枕前珠泪,万点千行。于是,又联想《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P231)中“故园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