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唐代商贾题材小说的道德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烈的道德意识和明显的批判色彩构成了唐代商贾题材小说的一个突出特征,这是利与义,即商贾所追求的商业利润与农本社会所尊奉的礼义之道尖锐冲突的结果。这种以义利之辨为核心的道德批判直接体现了农本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农本文化对商贾的整个价值观乃至商业行为本身的一种根本性否定。  相似文献   
2.
金元词自产生至今已有 80 0余年 ,然而这笔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却一直很少有学者问津 ,长期被词学研究界所忽视。不过 ,在金元词研究领域里毕竟仍有不趋时尚而甘于寂寞的拓荒者 ,他们或辑录文献 ,以保存两代之词史资料 ;或发微索隐 ,考辨词人词作之实绩真义 ;或赏鉴论评 ,探索 2 50年间词坛之风云际会。 80 0年来的金元词研究 ,大致可分为文献校辑考辨和审美批评两个领域 ,在本世纪 80年代之前 ,主要工作和成绩是在原始文献的辑校整理方面 ;以 70年代末《全金元词》出版为标志 ,研究工作开始转到以审美评论为主的方向 ,由此金元词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3.
论赵孟頫仕元的心态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孟以故宋王孙的身份出仕蒙元 ,极其复杂的内心矛盾决定了他的心态历程的曲折多变 ,其仕元心路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他怀着将所学“用之于国”的抱负和改变生存环境的愿望热诚出仕 ;初入朝廷的失望却很快让他懊悔思归 ;忽必烈的特别赏识和关照又使他恢复了从政的热情 ,决心“忠直报元” ;但在忽必烈再次欲“大用”他时 ,他则激流勇退 ,之后心境渐趋于平淡和超然。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化语境中的中国诗歌形式,必须是汉民族语言内在特质和规律的完美体现。而传统的近体诗和词,正是从语音和字形两方面体现了汉语的特质,并充分利用了决定于这一特质的规律和优势,至今仍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但是,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目前高校开设诗词写作课寥寥无几。大学所要培养的学生不是只具有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工匠”,而应具备包括审美能力在内的人质素。诗词写作进入课堂。对于全面实现大学教育目标,对于全球化语境中民族精神化的健全发展,当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对传统体诗词格律进行必要的革新,以使其适应现代人抒情言志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刘勰所撰《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在这部“体大而虑周”的巨著中,有许多关于文学人才的精辟论述,对此加以认真地总结和研究,对于造就和培养大批的社会主义文学人才,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是不无启迪和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元好问认为“词”同“诗”一样有着“史”的价值与功能,他的这种词史意识主要体现在其《中州乐府》的编辑中,这种以词存史形式的特点大致有三:诗词并录,同为史证;以传隶词,词以人存;中州取士,断代存词。元遗山的词史意识及其实践,实质上是苏轼以来词学观念革新的继续和发展,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后世词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唐代小说中商贾描写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贾形象在唐人小说多彩多姿的人物画廊中是相对暗淡的,人们很少去注意唐人小说中的这类形象。然而,商贾作为传统文化负面价值的体现者,所蕴涵的文化意蕴却是十分丰富的。本文从本末之辩与题材选择;富贵之分与身分认定;义利之别与道德评判几个方面对唐代小说中商贾描写的文化意蕴进行了开掘与提炼,期望本文的一孔之见能对当代小说中商业题材的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