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造成用人失察失误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人失察失误是这些年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行为过程中无可回避的事实,究其原因,有多个方面,包括思想认识观念、客观基础环境问题、体制机构、方法制度、干部素质等许多共性和个性问题:这些问题既有部门原因,又有主要责任人,特别是“一把手”的原因。本文力图从用人责任者素质、不良社会风气、制度执行以及具体贯彻《条例》的方法上分析原因,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青年中思想最活跃的群体,其思想状况是社会思潮的反映。可以肯定,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以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深化等,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甚至比较突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用较大的篇幅,开宗明义地阐述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并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就是说把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 一、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所决定的。 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现代化的事业,需要高素质的、现代化的人来完成。列宁曾经指出,“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度是不可能建成共产主义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因此,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把“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技术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全民素质的显著提高”,作为未来15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显然,不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和中国发展道路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显示出我们党在理论上更加成熟。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构建和谐社会,这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本文从执政意识、执政方略和执政宗旨三个方面探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对权利和义务的保障,为此,要有一系列的保障条件和措施,包括正确分配权利和义务的科学决策,发展社会生产力,强化社会主义民主意识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