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材料是批判性阅读的重要对象,将研究对象从一般性的文本阅读延伸至作文材料的阅读上(即审题),拓展批判性阅读载体的外延,以高中应试议论文的批判性读与写为研究方向,强化批判性思维与批判性写作之间的关系,探索并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且行之有效的批判性审题、立意与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将批判性思维在作文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化、理论化和系统化,提高学生应试作文的写作能力和成绩,既有现实的需要和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对新课标关于如何发展和提升思维品质,培养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精神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一、近几年考生现代文阅读答题失误分析1 盲目瞎碰 ,押题猜题。这是答科技文阅读题的常见错误。其实判断科技文题并非想象的那样难 ,只要你读懂原文了 ,根据试题要求将各选项所表述的内容在相关段落中去找相应的文句 ,两相比较 ,正与误、是或非就明晰了。如1999年科技文阅读第 17题 ,B项错。与原文第一段对照 ,应是“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调节性范围里发生了进化”。选项漏掉了“调节性”这三个关键的字。看来要避免失误 ,必须先读懂原文 ,透彻地理解文意。2 不审题意 ,问牛答马。如1998年高考阅读题《报秋》第 2 7题 ,作者看见玉簪花开…  相似文献   
3.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教书育人。"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承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必须根据语文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不仅点明了二者的关系,还明确告诉我们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知识得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而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在平时狠下工夫,绝不能“临时抱佛脚”。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语文备考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考试大纲》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编写的《考试大纲》是为了指导和规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它的编写出版有利于避免考试中的盲目性,实现考试的科学化,也有利于考生备考,减轻不必要的负担。可是,由于《考试大纲》只是些条条框框,因此,不少师生认为《考试大纲》可有可无。其实不然,学习研…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来的高考作文有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那就是学生的作文规范意识薄弱 ,因而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失误。那么 ,如何才能明确作文规范意识呢 ?我以为应重视以下三个问题 :  一、应牢记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高考作文是以检测考生语文综合能力为目的的。而这一综合能力的具体要求 ,在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说明》中已作了明确的规定 ,这就是 :1、正确理解题意 ;2、思想健康 ,内容充实 ;3、语言规范、连贯、得体 ;4、中心明确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5、记叙能线索清楚 ,详略得当 ;描写能具体、生动 …  相似文献   
6.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形式。现在不少教师十分重视运用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手段为素质教育服务,但由于提问缺乏精心设计,缺乏启发性和普遍性,所以,提问的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要使课堂提问取得实效,就必须做到“三要”、“三勿”。  相似文献   
7.
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择题解题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貌似简单,实则复杂,许多选项摸棱两可、似是而非,稍一疏忽,就会与正确选项失之交臂。为此,我们必须增强抗干扰能力,才能做好选择题。 一、抗“偷换概念”干扰 例1、阅读下文,分析E项从中得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8.
从语义学的角度看,"意象"包括"意"与"象"两个层面."意",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象",即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以及想象中的万物."意"是"象"的主宰,而"象"则是"意"的载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刘熙载<艺概>)这里所说的"烟霞"和"草木"便是意象.此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见之意见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可见,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相似文献   
9.
10.
鲁迅先生说:治学要先治史,“无论是攀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先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明而可靠的书。”龚自珍也说:“欲知大道,必先知史。”这些都告诉我们知“史”解“情”的重要性。在语文科教学中结合“两史一情”教育不仅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大有可为的。但是,这并非是说要把语文课上成政治或历史课,而是要充分尊重语文科的特点,也只有在充分尊重语文科的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把“两史一情”教育搞好搞活。即教学目的、备课思路都应根据具体课文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两史一情”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渗透”上狠下苦功,使学生在教学中受到“史”的教育,因文知史,因史悟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