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启蒙成为新时期之初文学批评的主流话语,除了思想解放大潮这个大的时代语境之外,"新启蒙"思潮的推动、知识分子启蒙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文学创作中的启蒙色彩等都是重要原因.1990年代以来,在学界大规模"反思现代性"浪潮中,启蒙也成为与80年代"现代化"价值取向密切相关的命题而备受质疑.  相似文献   
2.
执拗的“寻找者“:铁凝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女性的生存体贴和情感关怀是铁凝创作的一条主线。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从对压抑着女性存在的”物质“的关注开始的。在对女性悲剧性宿命思索的同时,铁凝始终在极力地寻着着女性合理的生存方式和情感追求,她写出了现代女性对自由情感和自由生活的向往、追求和失落,进而指出了现代人生活方式和种种残缺,表达了她对”自然本相‘和母性的崇拜。铁凝创作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对人的合理的存在方式的探寻,即使这种探寻的结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先锋小说的历史观 ,指出先锋历史小说的内在精神更多地与海登·怀特的“元历史”理论相通。而且“元历史”理论的疾病——认为历史是文本 ,否认历史客观真实的存在 ,同样是先锋历史小说的不足所在 ;先锋历史小说创作存在着自身的矛盾 :在解构历史的同时质疑着历史真实的存在 ,却又企图在自己的叙述中重新结构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之初文学批评的人道主义诉求是针对"文革"乃至整个极"左"思潮对人的"非人化"、"异化"的践踏,以"把人当作人"为目的,呼唤适应现代化思潮的"个体"的、具有"主体性"的"新人"形象,从而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文学界强有力的话语形态。由于特殊的时代原因,80年代的人道主义在文学批评中不是被作为一种知识,而是作为一种信仰,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人道主义启蒙话语的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5.
1990年代以来,启蒙话语在学界大规模“现代性反思”浪潮中备受挤压,一些学者不得不从学理层面和现实意义上来论述启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文学批评启蒙话语的实践有三种指向:重申启蒙话语的历史合理性、营造启蒙的文化语境、构筑新的启蒙话语体系。这些坚守在呈现出一定意义的同时,也显露出了启蒙话语思想资源的薄弱。  相似文献   
6.
蒋韵的家族小说《栎树的囚徒》体现了作者鲜明的女性立场。她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在"他们的历史"中处于被遗忘、被抹煞和"被看"地位的女人,借助三个女人心灵的诉说,构建了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家族历史,写出了这一群女人渴望自由却无地自由的"囚徒处境",并揭示了她们悲剧命运的实质及根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