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2.
西方新闻娱乐化现象成因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以后西方新闻界出现了新式新闻这一术语,这个术语最初为卡茨(John katz)所采用。他说:“新式新闻是一个速配的混合物,它部分是好莱坞电影和电视电影,分部是流行音乐和流行艺术,它将流行文化和名人杂志紧紧混合起来,使小报式的电视节目、有线电视和家庭录像互相结合”。新式新闻的主要表现是将信息和娱乐结合起来,这种结  相似文献   
3.
多民族国家的社会和政治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平衡和整合,如何在维持原有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实现国家认同是其关键。以移民为主体、民族极为多元的美国,在民族认同上采取的是以族群为核心的文化策略,而对国家认同则采取了以"美国精神"为核心的政治化策略,并通过民族建设、国家建设以及公民意识培养等举措予以大力强化,从而实现了文化多元基础上的政治一体。  相似文献   
4.
民族呈现为二重性的存在,它既是一种社会实体,又表现为一种文化观念。作为社会实体,民族的形成发展伴随着漫长历史过程中社会各领域关系的扩展,是人类超越血缘在更大的范围内结构社会的产物。与社会的这一变迁相适应,民族观也经过了一个由传统的族类观念向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民族的转化过程,民族就是在社会、文化的这一流变中形成的,其本质寓于社会的现代性之中,是人类步入近现代后用文化整合社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在传播学中,对于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看法并不一致,批判学派审视技术的意识形态特性,将其看成是社会优势力量的控制手段;技术决定论者强调技术的自主性和自发过程,拒绝对其进行社会分析。本文运用技术的社会塑造理论,以一种建构论的立场,将技术置于社会之中,以互动的视角探讨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是科学技术大发展并全面改变人类生活的时代,由此而来的是科技万能论的盛行.网络媒体的出现,人们再一次沉醉于科技万能的神话,论者多从网络对传播及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而对网络的产生及由传播科技向大众媒介转化的社会作用很少涉及.本文试图从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及文化范式的转化入手,对网络由传播科技向大众媒介转化的社会因素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传播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机制,而任何传播都离不开媒介,由此决定了媒介和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历史地看,在以血缘、地域为纽带的狭小、封闭的传统社会里,媒介是表意符号,其功能取向是时间性的。而现代社会,由于社会规模的空前扩大和结构的开放性,决定了延伸主体的物理性媒介的主导地位和媒介功能上的空间取向。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播媒介的负面效应,表现在人的媒介化和媒介权力的滥用两个方面。人的媒介化是工业社会、信息时代的产物。媒介权力的滥用则在于媒介对新闻自由权利的滥用和经济利益对信息传播活动的作用。消除或部分消除媒介的负面效应要依靠政府、道德法律、社会及媒介自身多方努力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9.
西方新闻娱乐化现象成因浅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实的新闻是新闻从业的新闻价值取向和受众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当代西方新闻界出现了新闻与娱乐融合的趋向,这种新闻娱乐化现象根源有二:快乐主义原则是笃信个人主义的现代西方人追求的目标,受众的新闻消费行为同样如此,这是其社会基础;传媒市场化使公众利益向商业利益倾斜,利润最大化的原始动力使媒介完全受“大数法则”支配,原先新闻选择与制作的新闻理念为强调受众广度、制作成本及与利益集团利益冲突程度的市场理念所取代。由此,新闻娱乐化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创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的灵魂是创新,民族文化创新既要通过广泛的交往增加文化创新的社会资源,又要最大限度的开发民族自身人力资本的能量,同时也要看到,不论是文化创新的社会资源,还是人力资本的能量都不是自我生成的,而是一定的制度和组织体系催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