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亳社是殷商人举行社祀的地方。武王克商之后,殷商政权虽然灭亡了,但亳社还继续存在着。周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亳社进行了"上屋下柴"的破坏。这样,亳社就成了亡国之社。亳社在周代社祀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一方面承载着殷商族群的原始宗教信仰与情感,一方面又是周人实行族群压迫的重要媒介。因此,亳社既非无足轻重到"根本不存在",也不会重要到与周社享有同样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方人杰的《庄骚读本》是庄、骚并解之作,它注重分析《庄子》某些篇目的开头结尾,认为它们结构浑融,首尾呼应,且能做到逻辑上的层层推进。从微观方面来说,方人杰认为《庄子》能表达出精微之理,他在解庄时也常以比喻将妙理精思坐实,可谓深得庄学真谛。方人杰评价《庄子》,往往使用"气"这个概念,主要指文章所体现的主体精神气质。在解读庄子哲学思想、阐发哲学意义的同时,他特别欣赏《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学界对墨学思想渊源的争论持续了两千多年。墨子的身世,包括里籍、姓氏与族属,对墨学思想形成有一定影响:关于里籍,有中国说与外国说之争、山东滕州说与河南鲁山说之争;关于姓氏与族属,有墨胎说、目夷说和墨如说之别。对于墨学思想渊源的认识,古今概有六种主张:夏政说、儒学说、清庙说、宋学说、独创说和多元说。  相似文献   
4.
“黄帝族源地”研究,是近年来的学术热点之一。本文依据文化人类学理论。并运用“模糊史学法”,结合文献记载与考古实证,初步认为:黄帝部族兴起于古代冀州北部,即今河北、辽宁、内蒙三省区交界地带;考古学界命名的“红山文化”,即是黄帝部族“轩辕古国”文化。  相似文献   
5.
“女娲补天”神话广为人知,但对这一神话的本相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在“考古学信息反馈”的基础上,运用了文化人类学中的“交感巫术”等理论,初步认为:“女娲补天”神话本相是史前一次祭祀活动,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6.
《尚书.甘誓》所反映的历史比《洪范》早了近千年,但古今学者解释《甘誓》中的"五行"时,常直接引用《洪范》的说法,这是不合理的。《史记.历书》所载黄帝建立的"五行"才是《甘誓》"五行"所指,即五官制或禅让制;相应地,"三正"指夏部落联盟的三位酋长。  相似文献   
7.
在先秦时代,"桑林"是殷商及周代宋国的国家祭祀场所,有时也是殷商或宋国祖社的代称.在桑林祭祀中,当然会有与祈雨或生殖崇拜相关的活动.但是,祈雨或生殖崇拜并不是古人祭祀的唯一内容,故片面强调这两个方面是不恰当的.<左传·襄公十年>所载的"宋公享晋侯以<桑林>"事件,是在特定的政治、军事和外交背景下发生的,其时所上演的<桑林>乐舞与祈雨或生殖崇拜无关,而与<商颂·长发>有关.  相似文献   
8.
射天是对敬事鬼神传统的反叛,也是对人主体性的张扬.因此,勇于射天的宋康王是殷商传统文化不自觉的革新者.与射天直接否定神的力量不同,周人的射礼只射四方不射天,对鬼神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这与射天是殊途同归的.但是,从殷商亡于周到宋国亡于齐,殷商人及其后裔在文化上的话语权逐步丧失,于是射天就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从而完全掩盖了其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9.
幽都考     
从训诂上分析,幽都与宗庙祭祀有关,这种看法得到文献和北方地区考古发现的支持。尽管幽都在北方地区的大致范围没有争议,但要指认其具体的位置还有困难,因为地名会因时代而异,也会因人口迁徙而移。自《楚辞.招魂》以来,幽都成了鬼魂的归聚之地,这种意象来自民族记忆和原始经验的集体潜意识,其原型是北方的幽都。  相似文献   
10.
"郑声"在春秋后期出现,实质上是夏商以来娱情音乐在新形势下的复兴.换言之,可以说这种音乐古已有之,不过是春秋时新得名而已.郑声在春秋后期得名并广泛流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要者有二:一是东周以来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对娱情音乐的禁毁减弱;二是郑、卫等地商业经济发达,娱乐活动兴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