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多路AES/E- BU数字音频采集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没有使用PLL(Phase Locked Loop锁相环)接收AES/EBU数字流,而是使用FPGA芯片接收AES/EBU信号。本文对其中的FPGA直接解码AES/EBU数据流、FPGA作为UART驱动数据输出两个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块ALTERA cyclone 2c8 FPGA芯片设计并实现的32路AES数字音频采集系统不仅运行稳定,而且显著降低了系统成本。  相似文献   
2.
414 。21二二二r— 4稍怪坚毅地(。少百丁阵3里旦鱼3一{3一卿华}尽5 676 1 35 尸一~、、6 5676一横断山,Z一~、、尹尸~.、、5 6 7 6 56路难是3月尹沪一月、、7沪沪洲户.se~~,、6 .76℃6 53z洲沪~一~、、52 35又z尹一、、行如火来水似 2 35)(女声独唱) 一从一、、 2 216银,3天2一4产口一一、、碑口口一一-一,、、1 6 211〔6 05似银哪!5一·水天女声独唱 .尸一~、6 5 67横断 Z一、、Z州~、、6一5 67 6 56山,路难{旦兰乙产产一、、5子声产一~、2 35毛3 .25.勺行火来水似、,才一一\八O一扣哭 3天 ﹄ ,八O一一.︸to‘一 户n‘U粉女高男高Z~.、…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召唤——关于中国手风琴学派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风琴是一种外来乐器。半个多世纪前传入我国,并牢牢地扎下了根。它是我国最具群众性的乐器之一。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拉手风琴的人最多的国家之一(大概仅次于俄国),是真正的“手风琴大国”。因此,创立中国学派,探索和发展适合中国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作品风格和演奏风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只有较好地完成了这一课题,中国的手风琴才能被世界所承认,才能汇入世界的海洋,为世界手风琴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宛希俨,湖北省黄梅县人。“一九二三年在东南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早期的优秀党员,杰出的宣传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五卅’前后南京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①1925年冬,党调他到武汉工作,任《楚光日报》主笔。大革命时期,任中共中央军委机要处主任秘书、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湖北省警卫团指导员、武汉新闻记者协会负责人和汉口《民国日报》总编辑(1926年10月至1927年4月)。汉口《民国日报》社经理为董必武同志。社址汉口歆生路,现在江汉路忠信二里4号。编辑  相似文献   
5.
长征组歌     
告别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犬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L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乌云遮天难持久,红I一J永远放光芒。革命一定要胜利,敌人终将被埋葬。背景: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胃险主义的错误指挥,造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连同后方机关人员8.6万余人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分别从江西的瑞金、霄都(今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长征。四渡赤水出奇兵横断山,路难行。天如…  相似文献   
6.
、。2上二二~lj— 4清新、优美门:一~一布、、‘呈3·}323}53i了一下~、2·}2 If一勺、旦止边兰里里里!旦卜}l鱼},} 八O .叨. -口‘︸23一下红一i业{犷一{飞些{旦i纠纽些{于一{飞3旭}丫一、}‘尹一、‘厂一产、厂一一一产、旦一卫}」一翌2}2一}2日‘一、}生里}升Z碑、、16哎︵亘秀︵一二了一、叮一、2 3 32︽衅耸业.光“一放!.了沪~、}了气、、3主过{旦1·}卜百鸟啼来,︵少,‘口一~、l沪沪洲.介、茄叮、、3互二选}旦5·}5·旦}6‘o/-、产尸口一、、、一目一经5 1 2 16}旦5·}5->>之台遵义>)乏台5 35会议 廿长、2 13/目、产沪~、、27碱解呢…  相似文献   
7.
文曲坐唱,原名“唱调呸”、“唱曲子”,地方曲种。源于明清俗曲和民歌、小调,形成于湖北黄梅县州滩地区,流行于长江中下游的川、鄂、湘、赣、皖、苏等省的部分县、市,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在近代,它在黄梅虽然发展成为戏曲,但作为曲艺形式的坐唱仍流传至今。今天,对文曲坐唱进行研究,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传统,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文曲坐唱的产生与历史沿革文曲坐唱源远流长。它属于民间小唱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