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高校办学特色构建中存在概念的误读、政策的误导、实践的误入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对策在于:创新办学理念,科学合理定位;改革管理体制,实现办学自主;创新评价体系,分类分层办学;结合地方实际,培育优势学科;创新培养模式,培养适用人才;开展科技服务,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改革高校管理模式、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高校章程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高校内部以及与高校有关的教育利益的调整是高校章程的价值选择;高等教育权力的配置就是要界定政府和高校的权限,是高校章程制度设计的核心内容;政府作为教育体系的构建者,教育公平的维护者,教育投入的保障者,学校运行和学校教育质量的监督者的角色定位是高校章程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关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独立学院是普通高校的行政资源与非财政性社会资本相结合所形成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应发挥自身"民、独、优"的优势,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充分考虑自身特点、社会需求和生源状况的差异性,寻求区别于传统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特色,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专业口径适度、基础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强劲、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上.  相似文献   
4.
运用资本市场的力量,开辟一条让社会资金涌入高等教育的渠道,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速度发展和质量提高的明智选择。当前急需研究解决好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观念、营利观念、主权观念和办学主体多元化观念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教育创新问题是教育理论问题 ,更是当前高等教育实践的重大课题 ,合并的地方高校如何通过教育创新推进自身跨越式建设和发展 ,已经引起包括高教界在内的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江汉大学筹建以来推进教育体制、基本建设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科研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等方面的创新 ,进行了论述和探讨。就如何走出一条由分散的地方高校到现代化综合性大学的成功之路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指导教学评估工作,已成为大学非常关注的问题。江汉大学在近两年的教学评估工作中,总结出如下经验:坚持科学发展观,搞好学校的的“顶层设计”;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搞好学校以评促建和其他各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形成以评促建的合力。  相似文献   
7.
论高等学校章程建设中的法治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将加强章程建设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章程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以防止学校自主权的任意扩大。高等学校章程建设中的法治原则,在制度设计中体现为章程的依法创制原则、学校管理的民主和公开原则、学校成员权益保障原则、高等学校章程的法律监督。这些法治原则要落实到作为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制定、完善学校章程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第一次以国家级教育事业规划的形式将高等学校章程建设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作为高等学校运行的依据,高等学校章程的效力主要体现在对高等学校举办者以及大学内部机构的约束力。高等学校章程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在章程的制订主体问题上,实践中的做法与法律规定不尽一致,因此需要从理论与现实的层面廓清现实中高等学校章程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学治理是运用现代治理理论表述大学管理的新理念,其主要特征是以人本思想和法制精神改革高校的内部管理,把高校发展中的学校与社会、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除了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的培养外,更应该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注重人才素养的培育,努力造就具有和谐精神、和美人格、和雅人性的高素养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