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王龙溪和王阳明之间的学术关系是研究阳明学整个运动的重要内容,对其的考察可以有助于深化对阳明学发展的认识。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龙溪之于阳明有两重关系,即本体良知上的相应和功夫理论上的脱离。对于以阳明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来说。相对于本体上的相契,功夫理论上的偏离无疑更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龙溪在功夫理论上对阳明实地用功的脱离。客观上导致了阳明后学末流脱儒入禅的思想局面,成为后世思想界批判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王龙溪和王阳明之间的学术关系是研究阳明学整个运动的重要内容,对其的考察可以有助于深化对阳明学发展的认识。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龙溪之于阳明有两重关系,即本体良知上的相应和功夫理论上的脱离。对于以阳明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来说。相对于本体上的相契,功夫理论上的偏离无疑更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龙溪在功夫理论上对阳明实地用功的脱离。客观上导致了阳明后学末流脱儒入禅的思想局面,成为后世思想界批判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心外无物”是王阳明心学体系的重要命题。在阳明那里,“心”即“良知”,一种绝对的生成的道德自觉准则。与此“心”相应,“意”非意识,而是“良知”之“致”,进而“物”则为“良知”所直贯而来的具体的道德性行为。所以,“心外无物”展示的是:具体的道德性行为离不开主体的“良知”。阳明、儒家通过具体的道德性行为把“他者”纳入到主体的“良知”中来。这是一种道德关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