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很长的历史期间,我国历史上封建的儒家学者,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传统思想的固执和形而上学方法制约着他们的视野,对于战国时代合纵连横战争形势的产生,纵横家苏秦、张仪等人物的出现,以及他们的政治外交活动,往往不是从所谓仁义大道的兴废中,从历史人物主观意志活动中进行探讨,他们一方面把“纵横说”与其赖以产生的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割裂开来,完全视为苏、张等纵横说士为了得温饱,钻营富贵而主观臆造的巧言善腴,或恐吓欺骗之辞,另一方面,则以当时列国国君惑于纵横之说,或如楚怀昏庸老朽、武灵血气未定而受其愚弄,成为历史悲剧中可怜的牺牲品。因此,他们也就不可能揭示出战国年间  相似文献   
2.
论周公     
"四人帮"曾经利用"批林批孔"大刮"批周公"的妖风,掀起揪大儒、批宰相的层层恶浪,以影射攻击周总理.现在,"四人帮"已被打倒,他们"批周公"的反革命阴谋已经揭穿.对于他们搞影射史学时被歪曲、丑化了的周公这个历史人物,必须予以正确的历史评价.周公成为历史上赫赫人物不是孔孟儒家吹捧的结果周公,名旦,是西周武王之弟,在先秦诸子的著述中,把周公视为历史上的"圣人"、"贤人",差不多是众口一词的.这  相似文献   
3.
《战国策》研究的历史,应从司马迁和刘向算起,两千年来,在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定于一尊的情况下,同其他诸子百家一样,《战国策》也受到各种形式的禁锢与粗暴的对待,但它毕竟以其本身所具有的史学与文学价值,通过人们传抄、刊刻、校勘、注释得以比较完整地作为古代优秀的学术文化遗产保存下来,在学术研究中发挥了它的独特的作用。司马迁对于《战国策》资料的运用,给以后的治史者带了一个好头。据姚宏考证,《战国策》总四百八十余条,太史公所采就有九十余条,如苏秦、张仪等纵横游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