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2007年9月版)在《背起行囊走四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方案中,不但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名胜对联.并指出:通过活动培养留心观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但是,笔者在考证这些对联的时候发现:《教师教学用书》中选录的名胜对联和原联存在很大的出入.如上下联字数不等,对联中有错别字、标点错误等.不知这些对联是考录于何种资料?如果一个迷信教参的教师把这些对联直接投影在多媒体上,学生学到的足错误百出的知识啊.  相似文献   
2.
我最喜欢的是那些明白如话的关于读书的对联。它们或散落于历代典籍中、或镌刻在沧桑的祠堂里。  相似文献   
3.
邓政阳 《教学月刊》2010,(12):24-26
“对联乃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美学观和语言特点的综合产物,是几千年文化史上的高级创造积累的特殊成就。……对联是一种‘精粹’,一种‘提炼’,一种‘结晶’,或一种‘升华’,它有极大的概括能力,能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或使人深思,熟味,受到很大的教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陶渊明拜迎长官的情况和其家庭经济情况等方面的考证,得出陶渊明彭泽辞官是其自身清高的性格受不了繁忙琐屑的官场事务的羁绊和受两晋时期隐逸思想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上,教育界历来有两种意见之争:一种是偏重于多读,以文言的词汇、语法知识为辅;另一种是以文言的词汇、语法知识为纲,以纲统读。而《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年第4期刊发的陈隆升老师的《文言文“无标点”教学的现代阐释》(以下简称“陈文”)一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文言文“无标点”教学法。文章从文言文“无标点”教学的实践经验、文言文“无标点”教学的学理基础、文言文“无标点”教学视野中的文言文教材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陈老师在这三方面的论述有待商榷。商榷一:加标点的古书不…  相似文献   
6.
通感在修辞学上一直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通感到底是不是一种修辞;荷塘月色中的两个句子到底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都是令中学语文教师感到莫衷一是的问题。鉴于此,笔者从传统修辞体系和认知性修辞体系来分析这两个问题。从传统的修辞学体系来分析应为套用了比喻和移觉的修辞手法;从认知修辞学系统来分析应为运用了通感性比喻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7.
作为在中小学普及对联教学的中坚力量,中小学语文教师掌握对联知识的现状不容乐观,前素质教育、中小学课程改革、中学对联考试新题型的出现及高校的功用等决定了对联教学在高师中文系开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绍兴,是江南璀璨的文化明珠,而对联,则是这颗明珠上最耀眼的光芒。绍兴的一切优秀品质,可以说都浓缩在对联中。例如大禹的“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和“以四海为壑”的人定胜天的意志在钱君淘先生所撰写的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  相似文献   
9.
以人教版为主多元本并存的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可以说基本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在语文课改中发挥了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完善。本刊开设“教材三方会”旨在为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语文教育专家、教材编写者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争鸣的园地和对话的场所,并通...  相似文献   
10.
教参第九页:教参引用了李何林老师的一个材料。认为本文是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文章中说,像《论语》《幼学琼林》《周易》《尚书》这些宣扬封建毒素的古书,艰深难懂,逼着学生死记硬背。不懂也不能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