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代以来,国人常以目的论历史观看待历史,即以今人的目标来衡量历史,要历史为现实负责,导致历史玩偶化.这集中表现在古人和今人对百家争鸣完全相互的评价上.此种做法不但曲解历史,而且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能否做到对内有效治理,建立并执行合理的利益分配规则,让国民具有可实现的合理的收益预期,直接影响其对外竞争力的强弱。换言之,对内治理合法性与对外竞争力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一般化而具有普遍性,即:任意共同体内部关系的合理程度与该共同体的对外竞争力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这一命题的实践意义在于,对于一个共同体来说,若要提高对外竞争力,首要任务是改善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3.
4.
历史上,石头悖论是质疑上帝全能观念的重要论证。该悖论提出一个诘问:“上帝能否造出它自己也不能举起的石头?”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该悖论的前提部分蕴含两个相互矛盾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上帝是全能的,它是显性的,也是目标假设;第二个条件是上帝也必须服从逻辑,但这一条件是非常隐蔽的,而且是逻辑假设。由于从矛盾的前提可以推出任意结论,所以,该悖论是无效的。如果剔除原悖论中的第二个条件,保留上帝全能这一条件,则可以推论出,上帝可以不服从逻辑,因而它既能制造出也不能制造出它自己也不能举起的石头,而这种在人类思维中的矛盾恰好证明上帝是全能的,因为只有全能者才能允许矛盾存在。进一步,还可构造更多同构案例,对这种全能者逻辑加以复制、推广和验证。  相似文献   
5.
自我观与自他观 ——“中国哲学”言说方式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是B"这种语言结构呈现出来的是宾词B,据此,本文指出"中国哲学"的"中A是西B"这种言说方式潜藏着严峻问题,它是自他观我(以西解中).如果没有自我观我(自我解释)作为基础,自他观我不但不能理解古典义理学,不能维护本有文化自性,而且不能帮助引进西方文化.回顾佛学东渐初期与其在中国确立后所采取的言说方式,本文认为,对本有文化与外来文化都应该首先分别进行自我解释,然后才可以用一者解释另一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