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人空巷”是经常被用到的一个成语。但时不时被错用。且看报纸上的几例:①“春节晚会一开播,便万人空巷”;②“广州全城空巷睇‘波’”;⑨“万人空巷争看‘暴龙’”;④“十几年前达利作品首次在北京展出时万人空巷”。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写作知识进行了评介。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该课本第一至三册写作知识短文的要点,论述各册写作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在初中写作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指出学习重点、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第二部分对少数写作知识短文中的不足,如将表达方式和文章体裁等同起来,将记叙与叙述混为一谈等,进行了评析,阐述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议论可以按议论方法的不同分为证明和阐明两个类型。两主要有三点区别:写作目的和章功用不同,内容构成不同,议论方法不同。这个新的分类对议论的读写实践和读写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议论文理论的核心“三要素”理论来源于形式逻辑的“证明”理论。将形式逻辑的理论运用于议论文写作 ,丰富了写作学科的理论体系。然而 ,脱胎于“证明”理论的“三要素”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从本质意义上说 ,“三要素”理论就是在推理中证明某一观点的“是”或“不是”。然而事物是非常复杂的 ,常常不能以简单的是或否来做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形式逻辑的证明是先有论点 ,然后选择论据的 ,它对论据的选择以是否有利于论点为标准。这从认识论上来说 ,是根本错误的。用“三要素”理论中的“中心论点”说来解释议论文 ,有的解释不通。“三要素”理论只适用于以证明为主的议论文而不甚适用于以阐述为主的议论文。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议论文理论——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理论主要来自形式逻辑,在二十年代初陈望道先生将形式逻辑的理论“引进”到议论文写作理论中来,在当时具有开创性的功绩。但现代写作学毕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自有其特殊的规律。把其他学科的成果照搬过来,将其中的一些原则当作大前提,去演绎写作学科的特殊规律,而且半个多世纪以来一成不变。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合乎逻辑的。孙绍振同志认为,传统的“三要素”理论的局限性是很明显的。第一,(形式逻辑的证明)只能证明其是或不能证明其是,而事物是非常复杂的,常常不能以简单的是或否,来作出符合实际的结论。第二,形式逻辑的证明是先有论点,然后选择论据  相似文献   
6.
现代的议论文理论,其核心是“三要素”理论,即认为一篇议论文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构成。这一理论,成了指导议论文教学与写作的圣经。然而,这一理论是有局限性的,并不适合所有的议论文,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指出了这一点。有一位语文教师说:“多年来,有一个问题困惑着我,这就是用传统的‘中心论点说’讲议论文,有的讲得通,有的讲不通。如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鲁迅的《拿来主义》及《谋攻》《劝学》等等,就无论如何讲不通。”①“中心论点”说是“三要素”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此说认为凡议论文必有一个中心论…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的几个特色邓辉麟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从1990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各地试验点试用。1992年4月,第一、二册经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从1993年秋季起供全国选用。该课本除上...  相似文献   
8.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是指以议论为主导,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篇幅上和字数上以议论为主;议论文的议论与其他文体的议论的区别在于,前者大多三要素俱全而后者往往只有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可选用课文中的原句来表述,亦可用自己的话来归纳;并非所有的议论文都有中心论点,不少议论文只有若干分论点,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主与从的关系,这样的议论文围绕一个中心论题展开议论,不会成为一盘散沙;概括表述的事实论据和与论证过程结合得十分紧密的道理论据不容易辨认;论证不等于证明,论证包括对论点的阐述,阐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9.
高校写作教师要了解中学课本中的写作知识邓辉麟由于高等学校的学生来自中学,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学过哪些写作知识、学得如何,是高校写作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时必须了解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确定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中学生的写作知识主要来自中学语文...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提供的读写记叙文的许多知识讲得通俗易懂,但其中一些内容讲得似不准确,特提出若干疑点就教于方家与同行。一、记叙是“一种”表达方式还是“两种”表达方式?第三册课本《说明》中“第二阶段……着重培养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中的“各类文章的能力”在一、二册课本《说明》中原为“记叙、说明、议论的能力”。《说明》又说:“第二阶段,进而分解为三种表达方式。”所谓“三种表达方式”,显然是指“记叙、说明、议论”。就是说,记叙是“三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记叙是“一种”表达方式之说不但与一般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