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四月是一个美好的月份,是鸟语花香的明媚时节.林徽因曾在诗中写道:"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而一生钟情于林徽因的金岳霖为前者写的挽联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天"作为一个温暖的意象,用来形容人的美丽与善良. 四月气候转暖,草木欣欣向荣,人间也洋溢着喜庆的氛围.这不,风行世界的愚人节就在这个月的第一天.愚人节起源于西方,以捉弄人为手段,以寻开心为目的.趁热打铁,本期就说说"愚"这个字,但绝不是为了忽悠大家.当然,也希望大伙儿看完能开心一乐.  相似文献   
2.
元,本指人的头部,引申有"开始"之意.旦,指一天.元旦,就是"头一天"、"开始的天".旦为什么表示一天呢?这就涉及古人造字的本意了.@@中国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这样分析"旦"字:上面是日,下面是一,指地面,合起来表示日出地上.如此说来,旦是个象形字,本义指早晨.成语"通育达旦"、"枕戈待旦"、"危在旦夕"等,仍然使用着旦的本义.《诗经》有一篇《女日鸡鸣》:"女日鸡鸣,士日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灿."昧指太阳未出,旦指太阳已出,合起来表示天将明未明,故而可以看见启明星闪烁.  相似文献   
3.
    
6月是夏历的仲夏之月,即夏季第二个月.莎士比亚有一部喜剧叫《仲夏夜之梦》,写的就是这个季节的故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应该是仲夏以后才会出现的场景.《礼记·月令》描述"仲夏之月"说:"小暑至,螳螂生."又说:"鹿角解,蝉始鸣." 这个月有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即夏至.夏至这天,北半球日照时间达到一年中最长,所以夏至也称"日长至",在这里,"至"是至极的意思.《月令》说:"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在古人眼中,夏至是阳气最为强盛之时,自此之后,阳气逐渐减弱,阴气开始增长,这是阴阳相争的生死时刻.这一天,古人过得非常谨慎严肃,不敢大吃大喝、饮酒作乐,许多活动都暂停,静待阴阳的转换.这体现了古人对天的敬畏.夏至之后,白天日渐缩短,直到冬至.夏季的白天较长,有一首唐诗写道:"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白天长,则夜晚短.杜甫有诗句:"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相似文献   
4.
    
九月伊始,我们迎来新一学年的秋季学期.金风送爽,一叶落知天下秋.硕果累累,喜看稻菽千重浪.在这个收获的季节,不管你获得的是满心的喜悦抑或是满腹的惆怅,都到了放下它们轻装上阵的时候.这个季节,让我们从认识“秋”字开始,满怀着信心踏上新的征程. 现在通行的“秋”字从禾,从火.从禾不难理解.秋天是中国最主要的农作物,稻、黍等,成熟收获的季节.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关于"年"的传说大约有三种:一、年是吉祥兽,给人类带来四季好运、五谷丰登;二、年是怪兽,专门祸害庄稼、危害百姓;三、年是少年,协助人类除掉怪物"夕"("除夕"的由来).这些都是民间传说,哄小孩子的玩意儿,可以姑妄听之.若要追寻历史的真相,还得从甲骨文说起. 有一句俗语叫"瑞雪兆丰年".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这个"丰年"的"年"字,是个会意字.甲骨文"年"的上部是个"禾"((o))字,下部是一个"人"((7)),合起来表明庄稼成熟,割下来捆在一起,顶在头上搬回家.金文就更清楚了,上部是穗子向下垂的"禾",下部也是一个"人",同样是顶在头上搬运庄稼的意思.小篆的上部仍为"禾",但其下部增加了短横,伪变为"千"字,从会意字变成了从禾千声的形声字——季.隶书的形体伪变得更厉害,根本看不出"人"头顶着"禾"的样子了.  相似文献   
6.
    
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立夏意味着春季结束,夏季开始.立夏之后,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因此,立夏是一个重要节气. 本期《文字的奥秘》就谈谈"夏"字. 夏季是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其实,这两种说法有一点差异,因为,立夏并不总在农历四月,比如今年,立夏那天是三月二十六日.四、五、六月只是粗略说法.我们在《文字的奥秘:春》那一期中谈到,西周之前的中国,只分春、秋两个季节,到了《小雅》的时代,也就是西周,才有了完整的四季.《诗经·小雅·四月》开篇说"四月维夏,六月徂暑",意思是夏天从四月开始,六月就到盛夏酷暑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