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传播》杂志的诞生应该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这家杂志从网络文化的内外外外的各个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探讨网络文化勃兴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虽然这是一个平面传媒,可是却在对网络文化的传播研讨上,有着一个积淀宝贵经验的可轻性。由此,我也来谈谈我对眼下一些网络热潮——比如博客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母狼布兰基     
开栏的话:力邀成人文学实力派作家,倾情打造精品儿童文学!站在更高的角度,开拓更广的视野,为你打开一扇绚丽的文学之窗!  相似文献   
3.
大匠张艺谋     
张艺谋是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上崛起的强力人物。说起近30年的中国电影,以他和陈凯歌为代表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充分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为东西方观众提供了一种审视中国的影像文本,使东方成为西方眼中的奇观,又使中国重新对自己的文化进行了定位与确认。张艺谋也引起了  相似文献   
4.
乐观向上     
那天报社来了一些实习生,其中有个新闻学院快毕业的姑娘,记者给她出的题目是去找一个建筑工地,和打工的外地民工生活一天。我自己的任务是和一个捡垃圾的人生活一天。此外,其他的同事有和菜贩子生活一天的,还有和急救中心工作人员、火葬场殡仪工生活一天的。我们要策划四大版的“普通人城市的一天”这样一个选题。第二天各路人马都回到了报社,大家似乎颇有收获。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实习生都非常兴奋。我想他们一定都捕捉到了好新闻。果然,有的人讲得非常感人,尤其那个新闻学院的姑娘。她说她在一个建筑工地上碰见了一个小姑娘,那个小姑娘是工…  相似文献   
5.
叛逆的葡萄     
过往岁月的记忆也许是一棵树,它就站在那里,站在暮色笼罩的大地上,离你不远。树的轮廓向你显现出来,但你看不见它的叶子,每一片叶子。有时候这叶子会自动飘到你的手上来,你才会发现那一整棵记忆之树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庞杂的时代 这是一本庞杂的小说 闫文盛(以下简称"闫"):邱先生您好,早在10年前,我就读过关于您的访谈,此后一直留意您的创作,所以对我而言,您早就不陌生了.不久前看到刘震云先生为您的新长篇<教授>作的序,中间有一句话,"也许,他要的就是浑浊和新生",读过后印象很深.那么,我们就从您的这部著作谈起吧,为什么会想到写<教授>?这是您写作的一个自然延伸吗?  相似文献   
7.
邱华栋 《网络传播》2005,(10):86-86
网络实际上是我们今天新的信息沟通的方式,但是网络文学这个品种,我觉得是不存在的,只存在文学本身。网络文学只是一种流通的方式。比如手机,现在还流行手机短信文学,一个短篇,一共七十几个字,我发现,写得非常烂。网络文学再怎么样,必须要依靠传统的纸质媒介出版,大家才能认同你,否则,网络文学不能作为合法的地位,因为,只有一种文学标准,就像人的存在是不是人.性的,或者是不是美的一样。所以不是说一个新的工具来了,新的文学就诞生了。恰晗相反,网络仅仅是一个工具而已,网络文学绝大部分是不好的。网络文学是中国的独特现象,是中国特色。美国的网络如此发达,怎么我从来没有听说美国有什么网络文学?所以,网络文学在中国这样一个过去连发表文章和观点很难、比较闭塞的国家,才有可能产生。就是我们的新闻、出版以及影视制作,都有着严格的审查和事后追惩制度,还没有新闻和出版法,因此,当网络出现以后,才有了真正的个人的表达自由被实现的可能,我们的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化才特别被重视了。  相似文献   
8.
如果网络文学中诞生不了马尔克斯或者是君特·格拉斯,那么网络文学就是一个你不必认真对待的东西。 去年下半年开始,很多网站开始购买作家的作品,我碰见的作家都在问:“你卖了吗?” 意思是你把作品卖给网站了吗?到今年为止,据我所知,几乎所有有点名气的作家,都把过去已经发表的作品分期分批地卖给了各个网站,从新经济当中也捞到了一点油水,成为风险投资的终端受益者之一。当然,网站给的钱很少,也就千字几十块钱不等。作家的心理是反正已经发表过的,再拿一遍稿费,同时又占住了一个新的信息通道。何乐而不为?于是也就便宜卖了…  相似文献   
9.
我的阅读史     
我读书经历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或者说读书的第一重境界,就是见书就读,什么书都读。我在小学、中学和大学时代都是这样,很少有我不读的书,凡是我见到的、感兴趣的,我统统去读它。不加鉴别没有太多选择。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已经读完了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搂梦》,而且全是古文的。我半懂不懂,连蒙带猜地读完了它们,有些地方还配合小人书看。这样看起来就更好懂一些了。此外还有大量的童话就记不得了,像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应该都是那个时候读的。而不删节的《金瓶梅》,是到了大学时代才读完的。中学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师恩难忘     
我曾经是文武双全之人。我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电影《少林寺》播映后引发了全国青少年的习武高潮。那个时候我13岁,正上初中,也萌发了学武术的热情,就参加了体校武术队。武术队设在我们中学内,教练叫黄加震,他是江苏扬州人,师从武术家蔡鸿祥,蔡鸿祥又是著名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