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建立,是适应我国采矿科技发展,采矿业向全面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国际化迈进的必然选择。东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组适应采矿科技发展趋势及其对采矿人才知识结构的新要求,针对采矿专业课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实践性、时空性强等教学难点,全面改革采矿专业课程内容体系,革新教学方法,开展现代教学手段建设。经过近十年的改革和建设,在采矿学教学及人才质量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内容体系上与21世纪采矿专业知识结构的信息化、数字化、生态化和国际化之间的适应性问题,《采矿学》确立了"硬技术与软科学并重,国内实用和与国际接轨兼顾,体现最新研发成果"的知识内容体系。考虑到采矿中大量单体技术和方法的融会贯通问题,以及引入"软科学"理论和方法后新产生的与"硬技术"有机结合问题,《采矿学》将"以采矿方式方法和工艺过程为主线,把相关单体技术和方法置于主线上的对应应用点上"作为教材整体结构框架。针对采矿工程所特有的时空动态特征给学生带来的在建立三维空间概念和工程时序概念上的困难,东北大学采矿所的老师们研发了一系列关于采矿工程结构和工艺过程的三维动画短片,很好的帮助了学生在建立三维空间和时序概念中的困难。《采矿学》(第2版)作为采矿工程专业课的主导教材,在内容结构体系上的时代性和系统性已经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并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矿业类人才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资源观、经济观、生态观和全球观。针对这一全新的要求,东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作为每年向国家输送大批高层次矿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程教育重点建设专业,对教学体系结构在原有基础上优化与调整。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围绕国家资源战略对矿产开发利用技术的重大需求,针对现代矿业的新特点与内涵,以新的视野和思维,能够解决深部困难条件的安全高效采矿方法和工艺问题、经济-生态一体化规划设计及数字矿山、矿山动力灾害发生机理与预测、矿山生态修复与矿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材是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是对课程内容体系的集中反映,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东北大学《采矿学》教材是在过去几十年不断地教学研究、实践和改革中形成的,对于采矿工程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采矿工程学科专业培养情况,就《采矿学》本科专业教材改革与实践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东北大学采矿及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作为每年向国家输送大批高层次矿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国家工程教育重点建设专业,在以往教改成果基础上,充分借鉴世界先进国家矿业工程类专业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探索矿业工程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引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发挥产学研合作教育传统与优势,实施矿业类专业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建设。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宗旨,东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实施高等工程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探索采矿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中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要,结合采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围绕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发与矿山环境优化方面的重大理论与关键科技问题,结合我国矿产资源特点,解决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发展我国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发与矿山环境优化理论和技术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同时强调国际化人才培养,形成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