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2.
不少学生对写议论文总是望而生畏,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充分的论据.为了收集论据,很多学生作了大量的工作:翻阅报刊,摘抄语录,建起厚厚的“论据仓库”.当然,这是必要的、有益的.想想看,一篇论文举不出切实有力的事例作论据,你“立”得起么?一篇驳论文,找不到权威的理论作论据,你能“驳”倒对方么?这论据从何而来呢?当你绞尽脑汁,搜索枯肠,为论据不充分而苦恼之际,也许正在犯一个舍近求远,忽视利用“课本论据”的错误之时.  相似文献   
3.
走近东坡     
一部苦难穿越千年风雨,一首悲壮跨过万代冰霜。磨难中成就了他的洒脱与孤傲,逆境里炼狱成永垂的诗章。他熟读五车书,才华横北斗,无奈命赛事多乖,处处行路难。他一生与宰相无缘:起始魏公压抑,中途荆公扼杀,后来温公厌弃;但他总能自我安慰:黄州的竹笋香,琼州的春睡美,惠州的荔枝甜。他像关汉卿一粒铜碗豆,蒸不烂煮不熟糙不扁炒不爆;他是黄山怪石上的劲松,于霜雪中坚挺,在乱云里从容。他披蓑衣戴斗笠,在风雨中潇洒。他拄拐杖穿屐鞋,于坎坷中高歌。他吃肉,他吃饼,于是“东坡肉”“东坡饼”成为文化;他戴帽他穿鞋,于是“东坡帽”“东坡屐”永远流…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文中,有三个地方用了典故。其一,从柔石的硬而迂想到他的明代同乡方孝孺;其二,从柔石被捕,鲁迅自己逃走提起《说岳全传》里高僧坐化的故事;其三,从自己纪念战友没有写处懂得了向子期《思旧赋》只有寥寥几行的缘由。乍一看,每一处都是出于行文的需要,信手拈来。实际上,这些古书上的人物事件,都是经过精心地挑选安排,用来表达作者  相似文献   
5.
迎澳门回归     
雾锁神州.龙旗低意,百载凄冷清秋.叹澳门两子,杜鹃声声.多少高愁别恨,休提起,泪涌难收.伤飘泊,魂牵梦萦,天际归舟.  相似文献   
6.
要讲诗词起句之妙,首推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一句连用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样奇特的开头,为历来的评论家们赞不绝口,推崇备至。但妙在何处,说法不尽相同。依笔者拙见,至少有三:妙在叠字,一也;妙在层次,二也;妙在曲尽孤独之情,三也。起句7组14个字,字字人格,句句合韵,风行水上,无斧凿痕。若非高手,怎能如此大胆新奇而又自然妥贴? “寻寻觅觅”是写其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精神空虚,无可排遣,无可寄托,百无聊赖,度日如年。“寻  相似文献   
7.
善于记述外交辞令是《左传》的艺术特色之一,单是《殽之战》一文,外交辞令的妙品就有三:弦高犒师,皇武子逐客,孟明答阳处父。郑国商人弦高在滑地与前来侵郑的秦师不期而遇。他一眼就看出了秦师的侵郑企图,于是急中生智,以受命犒师使者的身份上前致辞:“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