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2007年12月21日至22日,“全国普通高中课堂观察展示与研讨会”在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召开。会议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中心和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主办,来自浙江、北京、宁夏等全国各地的4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教育界永恒的话题。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001年,教育部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应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如  相似文献   
3.
教学反思已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必须修炼的一项教学基本功。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实践中,我们从课例研究的角度,总结教学反思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在三年前开始关注课例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研究团队结合学校的教学特点,将顾泠沅的“一个课例、三次讨论”的教育行动模式转变为“一个课例、两次研讨、二三次反思”的课例研究模式,主要通过深化课例的三个主要环节——课例设计、课例观察和课例总结来反思课堂教学活动从设计到总结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利用教育资源库,加快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利用微格教学,提高教学技能;利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更精彩;运用教育网络,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60年代伊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课程运动”。然而,这次历经近十年的课程改革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于是,在反思“新课程运动”的基础上,美国的施瓦布(Jeseph Schwab)和英国的斯坦豪斯(Lawrence Stenhouse)分别提出了实践性课程理论和“过程模式”理论,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试问家长:“你的孩子请家教了吗”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们都很关心,也很困惑。那么,到底该不该请家教请了家教后家长应该作些什么我是一名学生,曾以家庭教师的身份教过几个学生,一直很关心这个话题,现在结合我家教的案例,谈一下我对家教的看法,以期给关心这个话题的家长一些启迪。一、家长请家教的动机人的任何活动一般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家长请家教的动机有以下几种。1.培养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我辅导过的5位学生中,有3位学生的家长请家教的动机是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培养孩子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7.
2001年,教育部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应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问题在于,学校如何围绕“兴趣”开发课程以促进学生发展,凸显学校特色值得研究。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简称“打一”小学)以兴趣小组活动为突破口研究学生的兴趣,进行了长达20年的探索,这个过程折射出很多学校面临的同质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