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运河的开凿绝非隋炀帝个人的意志使然,而是出于隋朝交通、经济发展和政治军事统治的需要。隋朝政治经济发展及隋朝以前完成的地区性运河也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条件。隋炀帝顺应历史发展要求,实现了南北大运河的贯通。由于隋炀帝驱使民力,突破了人民可以忍受的限度,运河还未来得及充分发挥其效能,隋朝之舟便被农民起义之滚滚洪流所覆没。但是,隋朝的大运河毕竟“为后世开万世之利”。  相似文献   
2.
贾谊认为秦朝速亡,不仅在于秦政“仁义不施”,更在于秦制“遗礼义”,“遗礼义”是造成秦“仁义不施”及汉初社会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为此,他制定了以“礼义”为中心的汉家制度。尽管他的制度构想未成于当时,但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确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老术与汉文帝治国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文帝是西汉文景之治的开创者,司马迁称之为“仁君”,他治国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创造性地采用黄老术处理所遇到的关键问题,如与元老功臣的关系,中央皇权与地方同姓王分权的关系,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关系,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汉文帝采用黄老术尤其重视把握“度”的原则,从而既避免了保守性,又防止了“过极失当”。  相似文献   
4.
韩信的历史功绩是依靠智慧而建立的。研究韩信的智慧,对于形成、建立历史智慧学至关重要。当下正处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刻,我们更应该把韩信的智慧发掘出来,以为经济恢复发展所用,以为强国富民所用。这就是韩信研究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