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正> 国有企业所有权同经营权的适当分开已得到各级领导、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广泛重视,并且把它当作搞活企业的首要问题从各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无疑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我们同时不应忽略,所有权同经营权的分开必须“适当”,不应当也不可能“绝对”或“完全”。所有权同经营权还必须适当地有机结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当探求一种使所有权同经营权既能适当分开,同时又能够有机结合的形式,这才能使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正>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从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制定了纲领。《决议》用三个“必须是”规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其第二条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知道,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实质是,围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活力通过改革和开放充分释放出来,促进生产力发展,建设先进的物质文明。这就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本文试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互关系的某些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正>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党的理论、路线,国家的体制和经济、政治面貌,人民的生活水平、思想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史和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极不平凡的篇章。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从历史和哲学的高度,把这段时间向找到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创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理论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并提,概括为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飞跃。这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概括。  相似文献   
4.
<正>发展极理论是法国发展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尔鲁克斯提出来的。他所说的发展极是指聚集着创新企业和拥有主导行业的中心城市。这一理论在对国民经济进行行业(或产业)和幅员划分问题上认为不仅在不同的国家内,而且在同一发展中国家的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在不同的时期里,其经济增长都是不平衡的。增长的势头往往首先出现和集中在部分行业、部门,并产生一批有创新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及拥有这些企业的行业,又往往首先聚  相似文献   
5.
<正> 自从三十多年前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作了表述以来,它一直是我们的信条。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已经对这条规律(斯大林的表述)到底起多大作用提出了疑问。如果我们把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概括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概括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马克思的概括是科学的,斯大林的概括是不够科学的。那末,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应当怎样概括呢?我们认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可以说,社会主义国民收入规律就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6.
<正>自从一九三一年斯大林把各尽所能和按劳分配合在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的分配公式以来,我们一直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当作一个原则,而且把各尽所能看作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对于各尽所能和按劳分配相互关系的这一观点,现在看来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7.
<正> 粉碎“四人帮”不久,在“左”的思想还严重禁锢着党内相当多的同志的头脑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就鲜明提出:“知识分子的名誉要恢复。”(《邓小平文选》48页,以下简称《文选》)。一九七八年初,邓小平同志更明确地指出:总的说来,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文选》86页).我国的科学技术队伍,“不愧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  相似文献   
8.
<正>农村实行联产计酬责任制特别是“大包干”以后,短短几年,农村经济活了,出现了新的生产力,它的突出代表是专业户,重点户。“两户”开始购买大中型农机具,建国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农业生产集中的趋势。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很快,创造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随着农业的兴旺,农民富起来了,万元户已不算稀奇,甚至出现了“百万富翁”。对此,有些同志忧心忡忡地说:“富的买汽车、拖拉机,办企业,存款几万、几十万;穷的要扶助,这不是两极分化吗?”  相似文献   
9.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最快的。同在这段时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东方诞生、崛起,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由于五十年代中我国和日本的某些主要经济指标相近,而近三十年来,两国经济上的差距拉大了,有些同志便把中日两国的经济相比较,可是他们却感到这样一比,把中国比低了。把原来一穷二白,满目疮痍,如今只有三十多年发展史的新中国同西方数一数二,创造了“奇迹”的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