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郑愁予的《错误》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然而,对此诗的解读,却见仁见智,至少有两种说法,相持不下。诚然,我们可以用“诗无达诂”的古训不了了之。但笔者以为,诗人创作时必然只是一种情感,诗中也必然只蕴含着一个特定的故事——那怕只是个虚设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郑愁予的《错误》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然而,对此诗的解读,却见仁见智,至少有两种说法,相持不下。诚然,我们可以用“诗无达诂”的古训不了了之。但笔者以为,诗人创作时必然只是一种情感,诗中也必然只蕴含着一个特定的故事——那怕只是个虚设的故事。黄维梁先生认为,本诗中的“我”,是这出错误的主导者。“我”主动的“抛弃”或者“拒绝”了江南的这个多情的女子。并援引郑氏的诗作中,男子多喜操纵女子为佐证。另一说,则以为是“我”自作多情,原本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才上演了一出一厢情愿的错误。水晶先生,执此观点。拙见以为,后一说是可信…  相似文献   
3.
邹亨昌 《班主任》2005,(7):32-33
我首先要界定"后进生"的内涵.所谓后进生系指基本丧失学习目标、缺乏学习热情、成绩落后、纪律散漫、表现较为调皮的一类学生.后进生并非道德败坏,并非没有集体荣誉感,并非不团结同学,也并非对老师不尊敬.界定概念只为明确话题,真正有意义的问题是:后进生究竟是谁制造的呢?  相似文献   
4.
邹亨昌 《现代语文》2006,(9):124-124
我想不少的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试卷讲评课常常格外的沉闷。这种现象非常值得思索。对考试过的题目,学生们所关注的不再是如何做,而是自己所做的答案是否正确。学生的功利心理决定了试卷讲评课学生的接受心态是疲弱不振的。考得失败的沮丧,考得成功的兴奋,无论哪一种学生,都对试题本身缺乏老师所期望的热情与兴趣。如果老师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对答案就完事,结果之糟,定然要超出我们的想像。会做的,不屑听;不会做的,对直线式的提供答案的教学,依然听不懂。这样的课,有什么价值呢?  相似文献   
5.
邹亨昌 《现代语文》2006,(5):108-108
小说教学理论应该建立在小说鉴赏理论上。传统的小说鉴赏理论认定小说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教育作用、认识作用、审美作用。在这种理论主导下,实际小说教学中存在一些偏差。首先表现为主题中心偏向。基本课型是:先了解情节,继之分析情节,然后在情节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人物,最后,在人物分析之基础上,分析主题。这种教学理念以主题分析为中心,偏重于小说的教育价值。其次,以空洞的艺术特色的分析代替审美价值的鉴赏。其缺点是分析虚无不实,而且也常以偏概全。小说的审美价值是所有小说的共性,其内涵非常丰富,用空洞的艺术特色的概括来代替对小说审美特质的挖掘与赏鉴,势必令小说的艺术魅力丧失殆尽,进而也使小说教学索然寡味。第三,忽视从学语言的角度来进行小说教学。传统的小说课堂教学中,一切的本信息,基本只为解读主题服务。这种偏向忽视了语教学的工具性职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