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郁欣如 《视听界》2001,(2):35-37
新年伊始,香港电视节目欣赏指数调查顾问团及香港电台,亚视等机构媒体于1月4日在香港理工大学举行“电视节目欣赏指数研讨会”,来自香港与内地广电业,报业和理论界的200多位人士出席了会议。会上,香港理论界及广电业的10多位专家,学围绕电视节目欣赏指数的调查方法和研究结果阐述了各自的见解,并回答了与会的提问,笔作为与会人员将相关内容,观点作一归纳介绍,以供广电业同仁了解,学习。  相似文献   
2.
纵观近几年来城市电视台经营管理模式的运作实践,一般可归结为“中心制”和“频道制”这两种主要的模式。究竟如何评价这二者的优劣长短呢?本文试作阐述。第一,关于“中心制”与“频道制”的概念对电视媒体而言,所谓“中心制”,一般是指以若干生产节目、综合管理、广告经营等部门或  相似文献   
3.
郁欣 《考试周刊》2010,(48):13-15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浙江万里学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时代交互英语视听说》网络自主学习系统。本文作者针对该系统的使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该系统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地电视荧屏中相继出现了一些谈话、交友及综艺等类型的节目,引起观众的兴趣,但同时也引发出不少议论,说法最多的是将这一现象称为“克隆”。那么,对这种“克隆”现象该如何看待呢?笔者以为,电视“克隆”节目的出现实属正常,它往往是电视节目生产规律的一种反映。首先,“克隆”节目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电视业竞争激烈的必然结果,也是电视节目适应现代观众口味和需要的体现。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地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目前全国已有好几千家,仅南京地区就建有6家专业电视台,每天播出10多套节目。各台推出的栏目,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屏幕中涌入大量栏目,有人视此为“栏目爆炸”。这一状况的出现无疑加剧了电视业竞争的程度。别人叫响的栏目必有其成功的道理,对其加以“克隆”、移植,是很好的借鉴和利用。这样做,比起重砌炉灶、从零开始地自制新节目,更省时、省力,能收到起点高、见效快、成功率大的效果。因此可以说,“克隆”节目也是“拿来主义”,也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广大电视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的基本情况。今年4月4日~4月30日,央视咨询调查机构对南京地区观众作了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喜好等情况都较以前有所变化。现就观众调查部分问题的答案作一简要的分析。一、观众双休日收看电视相对集中,时间长。据调查统计,南京观众星期一至星期四平均每天收看136分钟,星期五收看150分钟,而星期六、星期日则分别要收看185分钟和179分钟,比平时  相似文献   
6.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