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调查对中国西部十二个省、市、自治区12 401名公民的道德行为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近八成的西部公民有积极社会公德行为,少数西部公民虽有积极的社会公德意识,但没有付诸行动;60%的西部公民职业道德行为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很强,但仍有人对工作只想应付;西部公民多采取积极方式处理家庭矛盾,部分消极解决问题的现象也应引起重视。据此本研究结合和谐社会构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3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和思维方式.人们的思维过程和思维表达形式中充满了隐喻.当今世界计算机网络科学发展迅速并形成网络文化,相伴而来的是出现大量与这种新兴文化相关的隐喻词语.计算机及网络语言中的隐喻涉及两个处于不同领域的概念,其意义的产生是两个概念之间互相作用的结果.这一互相作用通过映射的方式进行.在映射过程中,属于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相关概念和结构被转移到另一领域,最终形成一种经过合成的新的概念结构.  相似文献   
3.
郎佳 《青海教育》2011,(5):41-41
“质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从疑入手,以疑导学”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4.
郎佳 《文学教育(上)》2009,(17):154-155
一、引言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如果教师只注重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授课内容,而缺乏对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较少去观察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出现一堵无形的墙,情感得不到沟通,教学效果的实质就难以体现。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下,教师只“走近”学生还不够,还更应“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5.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在一定的情境下学习,有利于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新课标也提倡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然而有部分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偏差,所设计的情境不能很好地为教学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