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初中化学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对旧教材中的部分化学概念、定义及习题有所修改。在新教材的使用中笔者认为一些修改内容教学中应予注意。一、关于分子定义的改变原定义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现定义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我们按“一种”改为“最小”;“微粒”改为“粒子”来分别理解、认识分子的定义,出现了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一种”改为“最小”,原子则由原来的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而成为不能保持。用“一种”来定义,有不惟一的含意。在此定义的基础上,教学中形成了“保持物…  相似文献   
2.
1问题的提出我们知道实验室制取气体操作时,应首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下简称“检”),尔后“加入药品”(以下简称“加”),即先“检”后“加”。在初三化学教师教学用书(全一册、人教版)中对相应教科书(2001年审查通过)总复习题第5题,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排序判断的答案也明确为先“检”后“加”;可在该教师教学用书“教案举例”的《氧气的制法》中所讲解的实验室制取氧气操作顺序却是先“加”而后“检”。在同一教参用书中的同一问题为什么会有截然相反的两种答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时“检”和“加”两步操作顺序…  相似文献   
3.
初中化学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对旧教材中的部分化学概念、定义及习题有所修改.在新教材的使用中笔者认为一些修改内容教学中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