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芬兰有着世界首屈一指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基础教育体制与我国现行学制基本相似.近年来,普高和职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已是旗鼓相当.为了反映知识经济时代对高中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中、芬两国都在强调学校内部互动和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中,重新整体规划课程内容,对高中阶段的课程施以改革.本文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两个方面对两国高中阶段课程改革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目前正在全面推进的高中新课改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面向21世纪我国民族院校课程体系结构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民族院校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使其更能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对我国现行的课程结构予以分析,以建立与国际课程接轨的我国民族院校课程结构模式。该模式的构想是:在课程要求上,应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强化素质教育;在课程目标上,体现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在课程内容和体系上,应从国际课程发展的整体趋势,考虑民族院校课程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3.
谈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后的心理调适─—民族高等教育的一个特点郑一筠一般来说,从中学升入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期,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在其心理、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会产生种种不适应。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中普遍存在的“认老乡”之举,就与学生突然脱离...  相似文献   
4.
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少数民族教育诸多的特殊性。本文拟从少数民族教育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殊性入手,分析其特殊性与课程改革的关系,进而提出适应民族地区环境特性的课程改革设想,意在寻求民族院校课程改革的民族社会学和民族教育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高校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就高校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对西北民族大学12所学院的500名师生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课件制作质量、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课堂教学环境中,音响效果与教学效果之间也存在一定正相关;教师普遍认为课件操作水平对教学效果无显著影响:学生则认为教师的课件操作水平对教学效果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高校课程体系评价模式与就业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课程评价,是高校构建课程质量工程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高校的通识平台课程,可采用嵌入式目标评价模式,以提高职业素质;学科平台课程,可采用多元化目标评价模式,以拓宽就业领域;专业平台课程,可采用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以强化职业适应力;实践平台课程,可采用体验式目标评价模式,以提升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课程体系质量评价与就业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与大学生就业力培养相关联的课程体系质量评介,是构建课程质量工程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通识平台课程体系,可采用嵌入式目标评价.以培养综合素质;学科平台课程体系,可采用多元化目标评价,以拓宽专业口径:专业平台课程体系,可采用发展性目标评价,以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岗位适应性;实践平台课程体系,可采用体验式目标评价,以运用专业知识、表现专业技能。从而提升就业力。  相似文献   
8.
谈归因风格与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因风格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归因方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独有的归因倾向。归因风格对大学生就业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就业力包括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不同的归因风格会形成大学生不同的就业期望、就业情绪和就业动机,它们都会对个体的就业力产生直接的影响。增加就业信息量,进行就业指导,引导正确归因,强化自我完善,是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对民族院校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院校课程改革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观念上的,另一是课程设置上的。分析存在的问题是为了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民族院校的教改实践。  相似文献   
10.
郑一筠 《培训与研究》2007,24(8):107-109
学科建设重在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学科梯队、完善管理机制;专业建设重在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内涵丰富、特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重在围绕教学质量的提高,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打造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