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郑一舟 《师道》2014,(10):22-24
在当今中国教育界,“对话”是一个热门话题,不过很多所谓的对话性课堂教学是有问题的.他们在课堂上创设的只是师生之间的伪对话平台。我们很清楚,教师与学生在学识结构上必然是不对等的,因此不少教师所苦心经营的对话空间只是导向早已预设好的问题结构或者范式,或者导向伪民主的聒噪,而没有真正智慧的长进。学生为演员,老师为穿针引线小丑式的“热闹”课堂是这种对话演绎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郑一舟 《师道》2016,(4):24-26
性别意识成为教育过程中要讨论的对象,这实际上是一种现代现象,这种现代性恰好证明了教育的历时性发展。教育的历史没有我们想象的纯洁无暇,它身上带有各种意识形态的烙印,社会文化中的男女角色和地位差异会在教育活动中得到体现。学校教育很长一段时间应该称之为男性学校教育,我们所谓的教育理论实际上也应该称之为男性教育理论,那些古代的教育理论家笔下的教育对象是男性,至少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风景     
郑一舟 《师道》2014,(12):51-52
我不知道高更在完成《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时他是否已经找到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但我知道从我十六岁去面对这三个问题开始,我一直是没找到答案的儿童。生命该归向何方?作为教师,你在有限意义有限的路程上想带孩子走向何方,看什么样的风景?我并不想夸大教师的作用,但是作为教育与启蒙者,我们的确在影响他们,推卸这种影响并不仅仅是怯于承担责任的表现,也是犬儒主义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