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物品与人品     
人类即将进入纪元2000年的世纪之交,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们迫切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但是,当前的升学机制和市场经济大潮,却把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推到了追求学有所“用”的功利性生存境遇之中,工具性的知识教育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审美性的情感教育却日渐萎缩。因此,如何帮助同学们去领悟自身在生活中的某种存在方式和位置,领略大千世界的审美现象,在心灵和人格磨练方面树灯立塔,多提供一些参考性的视角,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本刊今年推出的“美学对话”专栏,将与中学生朋友结伴同行,体察生存的要素,捕捉大自然的美点,发掘艺术的奥秘,让美的神灯照亮脚下的人生之路,让美学的火种精魂常在……  相似文献   
2.
心灵的亲证     
在我们这个地球村里,每个人都在为各自的生存目标而忙碌着。有的人热衷于享乐,总是满足于在物质性生存的疆场上游走四方;有的人则努力抵御世俗的喧嚣,乐于在艺术的世界里挥洒自己的梦想,寻求一丝宁静,留存一份自由。有的人整天在为自己的温饱而犯愁,而美国富商蒂托却已实现了太空旅游的计划。也许生活的原理只有一条,但人的确可以生活在不同的情境和高度中,关键在于你有何种奋斗意识和人生选择。我选择了求学治学之路,根本目的就在于寻求自我心灵的亲证。记得1972年初春的一天,我被领进了象阳乡一所小学的课堂。从此,我告别了那种与小伙伴们…  相似文献   
3.
美与创造     
郑:在您的美学思想体系中,美的创造问题处于核心的位置。在今年第1期《中文自修》的封二上,您以"美在创造中"相赠就是一个例子,同时也说明其寓意是不同凡响的。如能结合大千世界的某些审美现象对此作一番阐述,想必对中学生朋友是有帮助的。蒋: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有一段极富意蕴的话:"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  相似文献   
4.
艺术人类学立场与美学新思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艺术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Art)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不但声势可观,而且在学科建制上也逐步得到健全和巩固,如复旦大学中文系1995年始率先在国内高校开设本科生系列课程《人类学美学》和《艺术人类学》等,1998年始招收这方面的硕士生,2001年开始招收艺术人类学方向的博士生。此外,云南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了以往人们把美看成是超越时空的静态存在物的偏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学科视野,从艺术起源这一核心问题着眼,阐释了美的情境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美育与生活     
郑:人生充满着各种可能性,人无时无刻不向人生的诸多可能性挑战。由此,人及其生活才显得气象万千、神奇无比,而美育恰恰是最富于意味、最为神奇的人生画卷之一。蒋:记得1937年抗日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我在四川万县私立致远初级中学读书。有一天,学校里来了两位抗敌宣传队队员,他们把全校同学召集起来,不讲任何一句话,只是尽情地唱《流亡三部曲》。先唱《松花江上》,全场唏嘘,无不痛哭,当唱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