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泉腔梨园戏残抄本《朱文走鬼》,乃宋元南戏佚篇。其作品艺术风貌的形成深受闽南鬼神观念的影响。闽南鬼神观念不仅决定了《朱文走鬼》的主题思想与人物性格,还左右着情节关目的设置与发展,同时促成了作品诙谐娱乐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2.
在明嘉靖“以曲为本位”的戏曲理论体系的背景下 ,徐渭对曲白科介这些戏曲形态因素 ,都能超乎前人在理论上加以阐述 ,在创作上大胆实践 ,显示了他虽不成熟却极富启示意义的戏剧形态观。  相似文献   
3.
在《南词叙录》中,徐渭一反前人鄙视南戏的陈腐观念,探本求源,热情肯定了南戏“村坊之音”的民间出身及历史地住,公正品评南戏、北曲不同的审美风格,关注南戏声腔流变新现象。表现出倡导本色、大胆肯定民间艺术的俗文化戏曲观。  相似文献   
4.
随着晚明戏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人,曲学虚实论逐渐成为晚明曲论者注目的课题。从李贽到汤显祖、谢肇浙,再到王骥德等曲论研究者,无不强调戏曲创作虚实结合的基本原则,这从叙事的角度确认了戏曲构撰故事的虚构性文艺本质特征。另一方面,晚明曲学虚实论的精神实质又赋予了戏曲叙事强烈的情感色彩,从理论的角度肯定了戏曲抒情写意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5.
谢肇淛是晚明闽籍著名学者,晚年所著《小草斋诗话》集中表达了他的诗学思想.他诗宗盛唐,推尊性情;创作上主张不废法度,由学入悟,追求婉逸清远的诗境;大力推扬闽诗派风雅传统.其诗学思想具有鲜明的融通特点及地域色彩.  相似文献   
6.
人们通常称汤显祖为"文采派",认为"临川派"等于"文采派".本文拟从"文采"本义、汤显祖的戏曲主张与剧作精髓以及前人评论三方面入手指出这种认识的错误与源由,并提出"情采派"的称谓.  相似文献   
7.
在晚明曲学命题“本色”内涵渐趋紧缩且日益流连于语言形式层面的理论背景下,凌濛初在其曲论阐述中由戏曲语言通达到语言之主体,一方面标举“古质自然”的语言风格,另一方面将“本色”与人物形象塑造联结起来,主张戏曲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为晚明曲学“本色”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突显出不同于其他文体“本色”论的本质特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面对明中叶戏曲艺术日渐脱离现实与观众的创作现状,徐渭总结前人知见,扩展了“本色”内涵。本从审美接受、艺术本质、审美标准三个方面来分析徐渭多层次深蕴涵的本色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9.
面对晚明剧坛"时文"创作恶习,徐渭大力提倡并实践着纵横才情的戏曲创作观。他主张戏曲创作者应该纵横才情,既以较强的主体能动意识冷静审视生活真事,努力实现自我精神并上达到对社会的理性批判,又连通审美接受者灵活驾驭戏剧艺术形式,以自由不羁甚至是嬉笑怒骂的表现手法达到"感发人心"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古典喜剧《狮吼记》中,苏轼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他不仅具有情节结构上的意义,引发戏剧冲突的不断展开。而且作为作者代言人,体现了剧作“疗妒劝顺”道德风世的创作主旨。更重要的是这一形象负载着晚明传统士人深厚的自我人格精神,成为混乱黑暗的特殊时代中传统士子的理想人格范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