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公民伦理是西方文化语境的产物,西方自古希腊以来萌发的民主到启蒙之后确立为人的主体性和公民社会的权利向度。公民伦理的自主和平等的特质决定了它是一种以权利和主体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权利伦理,是以现代政治同家为背景和基础的公共道德。当代中国建构公民社会和培养公民伦理,应发展公民作为公共生活主体的权利主体性与道德主体性。在公民教育中以权利向度启发公民作为公共主体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2.
幸福感的缺失已经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然则,人们对幸福的认识并不清晰,对幸福的追求经常滑入物质主义的深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表明,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才能使人幸福。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也深刻地揭示了:只有"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才能获取幸福。当前,幸福社会的建设必须关注意义世界的重构,只有在对意义的追问中我们才有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们已进入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然则其理论基础价值多元主义却有着不可避免的内在紧张——一元与多元,与逻辑悖论——普遍与特殊,并有着滑向相对主义的危险。走出多元主义的这种困境,可能的出路在于在反基础主义的视野中,在实践中解决价值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3月5日-6日,由教育部基教司推荐,香港教育考察团一行6人,在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主席、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黄玉山教授的带领下,对南安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考察,对南安的课改大为赞赏,认为值得学习和借鉴,黄玉山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南安的课程改革扎实有效,我们觉得课改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空间,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伦理思想的核心,体现了他的心性论。他的这种思想虽然渊源于先秦以“仁”为中心的儒学,但在根本义旨上有悖于儒家“仁者人也”的义理,否定了人的主体性,是对孔子“仁”学的一种歧出。  相似文献   
6.
价值观的悖反——网络游戏的现实伦理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游戏作为青少年网民越来越喜欢的一种网络娱乐方式,其内里所隐含的价值取向却与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观相悖,现实社会中对平等、民主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对爱情和人生的严肃而谨慎的态度,这些在网络游戏世界中却被边缘化甚至被否定,也因此侵蚀着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的青少年的道德观.应该从游戏内和游戏外的现实世界共同采取措施来防止这种令人担忧的伦理危害.  相似文献   
7.
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而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为此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确立为素质教育服务的思想 ,从加强理论武装 ,改进方法 ,队伍建设和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8.
社群主义作为自由主义的批判者出现,以历史主义的方法对自由主义理论基础的自我观、正义观展开了批评,他们认为是历史构成了个人而不是像自由主义认为的个人独立于历史与社会之外进行价值选择;同样,正义的价值和内容也都来自于历史和传统,离开历史的正义只是一个空洞而抽象的形式概念。然而社群主义的历史观也同样陷入了这种先验抽象的陷阱,历史在社群主义者那里也成了僵化的凌驾于人之上的先在物。历史应该是生成中的历史,是人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源自古希腊的公民伦理,主要是建基于主体性之上的现代公民在宪政社会中所应具备的行为意识和规范,是外向度的政治权利的要求.儒家伦理则是内向度的德性的追求.二者在许多方面存在不相适宜的地方.然而儒家道德与公民伦理在当下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中还是有着共生之道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