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道光朝河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河为清代荦荦大政。康熙帝曾将河务、漕运与三藩列为三大事,书于宫中柱上,足见其对治河之关注。但治河为人治,其利弊与社会政治的兴衰隆替息息相关。康熙以降,清朝统治盛极而衰,清代河政也迅速敝坏。迨道光一朝,百弊丛生,黄河更濒临历史上另一次大改道的边缘。 道光朝河政颓坏,既是清朝统治衰朽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反转来加速了此种衰朽的过程。它侵帑、病河、殃民,严重地消耗了清廷的财力,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从根本上削弱了清朝统治的根基。  相似文献   
2.
<正>在近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历程,不仅与自己奋斗救国的足迹相一致,而且采取了中西文化论争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略论20世纪初年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从中西文化冲撞和交融的角度看,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显然又是一个交织着理性与情感、追求与反思不断冲突的痛苦而又悲壮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对诸如戊戌维新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猛烈批判传统文化和高亢宜传西学,十分关切,但是,对于时人的反向沉思,却注意甚少。20世纪的最初10年,正构成了此种反向沉思的时期。它既表现为对19世纪末业已形成的对中西文化关系定势思维的反思,同时又为辛亥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作了必要的思想铺垫。探讨此期的文化反思,不仅为研究近代文化思潮所必需,而且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孔老二是一个阳奉阴违、口是心非的“巧伪人”。他游列国,走江湖,摇唇鼓舌,欺世惑众,讲了许多假话。孟轲很得孔老二的真传,公开讲:“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林彪和孔孟思想一脉相承,也跟着讲什么:“谁不说假话,谁就得垮台。”“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两个骗子,一条舌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们的哲学,都叫“骗子哲学”。  相似文献   
5.
“十五”期间,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代表的高师院校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实现战略转型所需要的政策和支持条件的缺失,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高师院校的改革发展,依然缺乏明确的方向感。“十一五”期间,师范大学的两大战略任务是实现战略转型和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北京师范大学将实施教师教育发展战略,整合教育研究和教师教育资源,成立教育学部,从体制上保障特色发展战略的实现,这也是实现战略转型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第一次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封建君主专制的先河。在封建社会里,尽管人们对其或褒或贬,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却得到了延袭和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八十年间,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中,涌现出许  相似文献   
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要"开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师教育走向与北京师范大学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 ,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也可培养教师。这意味着中国师范教育相对独立的体系将被打破。文章对由此出现的两种主张进行了分析 ,认为我国高师教育会出现由高师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共同培养师资的双轨制 ,这种双轨制将会长期存在。文章还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主动适应高师教育改革形势所推出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9.
欧战后梁启超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战后梁启超的文化自觉,归根结蒂,乃是指他体察了欧洲战后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并最终服膺反省现代性。因是之故,梁启超主张:“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一思想解放的原则,应同样运用于对待西方文化;反对“科学万能”论,科学当与人文并重;“吾国人今后新文化之方针,当由我自决”。他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骁将,且其新文化的主张表现了突出的个性。梁启超的文化自觉富有合理性与前瞻性,大大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内涵,代表其时国人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的向度。  相似文献   
10.
"五四"后,随着"新文化运动"一词的产生,出现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热烈讨论。时人在概括身在其中的新文化运动本质的基础上,探讨了文化运动与社会运动、现实政治的关系以及中国的根本出路等重大的问题,并合乎逻辑地引出了关于运动发展趋向的三个不同取向:普及文化、提升学术与转向社会革命。从后来的历史发展看,三者虽不应等量齐观,但无疑都有自己的合理性。新文化运动不仅催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善果;从长时段看,新文化运动依文化发展自身的逻辑,沿着普及与提高两个向度纵深发展,以至成为常态,有力地奠定了现代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基础;从广阔的视野看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可以说,它同样为中国现代文明政治的发展奠定了一个长期起作用的"非政治的"即文化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