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有人说过:一千个读,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也是一门千变万化的艺术,同一个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设计:同一个教学设计,面对不同的学生,也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还有些时候,我们自认为考虑周到的教学设计,在真正面对学生时,却会出现那么多的“尴尬”和“意外”。因此,我努力研究教学现象,期望走近真实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正"三角形的高"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华东师范大学胡惠闵教授曾指出:"寻求学科逻辑顺序和学生心理顺序的沟通,是教育界最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核心追求之一。"学生学习三角形的高所遇到的困难也主要源于此,即生活中的高(已有经验)和数学中的高(学科逻辑顺序)产生了矛盾,当两者不能有效沟通的时候,学习难点随即产生。在日常经验中,人们将"垂直于水平面上的纵向跨度"理解为"高"。因此,当一棵大树竖立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是一门千变万化的艺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设计;同一个教学设计,面对不同的学生,也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有时候,我们自认为考虑周到的教学设计,在真正面对学生时,却会出现那么多的“尴尬”和“意外”。因此,教师要努力研究教学现象,期望走近真实的课堂。这里的“真实”,除了反对“虚假的繁荣、热闹”外,更提倡“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深入认识和把握”,将真正鲜活的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历程如实地“暴露”出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对《可能性》一课的实践、反思,再实践、…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我有幸拜听了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的《24时计时法》一课,其中有一段教学过程引起了本人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思考。而引起我思考的根源则是——黄老师在这段教学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成功的“无事生非”者。部分过程简要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5.
背景 本学期教材中有“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翻开教材备课时我陷入了困境:一方面该内容是数的概念的又一次扩展,是分数知识的起始课,对后续学习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反复构思的几个教学方案要么学习要点不明晰、思路比较杂乱,要么思路清晰了,但自己的牵引痕迹明显,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  相似文献   
6.
去年10月25日,本人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黄爱华执教的“24时记时法”一课,当中有一段教学过程引起了本人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思考。而引起我思考的根源则是——黄老师在这段教学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成功的“无事生非”者。部分过程简要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好!洪老师来自哪里?(台湾。)我们台湾的小朋友跟你们一样的可爱,他们都很喜欢玩数学!现在请同学们看看我手上拿着的立体图形,它是由什么形状的“智慧片”组合起来的?生:三角形。师:(出示另一个立体图形)这个呢?生:正方形。师:(再出示一个更复杂的立体图形  相似文献   
8.
“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重视“以学定教”,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情来指导和改进教学。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可以“前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前测结果的分析与建议、基于学情的教学实践”等角度展开思考。实践表明,好的前测能助力教师做到确保学情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切实用学情研究成果指导和改进教学。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一门千变万化的艺术,同一个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设计;同一个教学设计,面对不同的学生,也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还有些时候,我们自认为考虑周到的教学设计,但在真正面对学生时,却会出现那么多的尴尬和意外。因此,我努力研究教学现象,期望走近真实的课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