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五代敦煌粟特人与归义军政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唐五代敦煌粟特人与归义军政权郑炳林唐前期沙州敦煌县有13乡,其中专门设置了以安城祆为中心的从化乡来安置粟特人。①吐蕃占领敦煌之后,从化乡的建置被取消。据池田温先生研究,其百姓多逃亡粟特及回鹘地区,留居敦煌者则依附寺院成为寺户。②陆庆夫教授则对遗留敦煌...  相似文献   
2.
关于晚唐五代敦煌归义军政权的行政区划制度设置情况 ,两《唐书》、《元和郡县志》、《通典》等史书均无记载。本文利用敦煌文献中的零碎材料 ,进行爬梳考校 ,分类排比 ,基本解决了归义军政权县一级行政区划制度的大致情况 ,弥补了传统史书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西汉时期,骏马贸易是汉王朝经营西域战略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不仅是出于统治者对良马的渴望,更直接关乎着国家的军事实力,而敦煌正处于西汉至西域交通的枢纽地带,因此与骏马贸易有着密切关系。汉武帝时期,军队的士卒为了迎合武帝对天马的喜好,曾先后编造出余吾水出天马与渥洼水出天马的传说。随着张骞的通使,西域各国的良马得以进贡入中原,并由此引发了西汉与大宛国的战争,由李广利率兵先后两次征伐大宛得胜后,西域间的骏马贸易方得以正常进行,这些西域良马通过敦煌进入中原,改良了西汉的马种,迅速提高了西汉的兵力。  相似文献   
4.
晚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的物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的物价郑炳林吐蕃占领敦煌之后,对敦煌贸易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钱币匮乏,唐朝的钱币在市场上不再使用,金银等贵重金属器皿作为硬通货虽然在市场上流通,但由于敦煌地区不产银,银器主要靠对外贸易流入,故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①从吐蕃时期起...  相似文献   
5.
S.4195v<籯金字书>,前后残缺,存有<帝王篇第一>71个字、<诸君篇第二>50个字、<诸王篇第三>37个字、<公主篇第四>38个字,四篇共196个字.通过逐字勘比研究,其内容与S.5604阴庭诫改编<籯金>有很多差异,而与P.3907李若立编撰的<籯金>内容相同,应当是根据李若立<籯金>编撰的,是唐代敦煌教授学生学习李若立<籯金>所使用的字书.  相似文献   
6.
敦煌写本《诸山圣迹志》作者探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敦煌写本<诸山圣迹志>撰写时间大经贸部是五代后梁末年到后唐同光、天成年间,撰写者经考定可能就是敦煌名僧范海印和尚,主要理同有活动时间接近、巡礼地域基本相同、巡礼目的地一致等.  相似文献   
7.
郑炳林 《家教指南》2006,3(6):64-73
本文从梳理敦煌文献邈真赞过程中,发现并探讨论证了其中涉及真堂及其相关问题,即敦煌邈真像的作用,影堂与真堂设置的地点,功用及其作为真堂所反映出来的佛教世俗化人间化倾向.  相似文献   
8.
读《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札记郑炳林,冯培红池田温先生编著的《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一书①,是关于敦煌文书题记辑录最全、年代考订较准的专著,方便了学术界的研究。这部书以年代为纲,把文书题记按年代顺序排列辑录编辑,没有纪年的题记,考订出相对年代,附之于...  相似文献   
9.
晚唐五代敦煌康氏家族是敦煌粟特人中势力很强的胡人,他们是唐敦煌从化乡的主体,从石城镇迁徙而来,成为敦煌的豪族,从事商业手工业经营,同时还在吐蕃及归义军政权中担任各种官职,亦官亦商是他们从政的基本特点,敦煌文书中留下了他们很多丰富的记载。康秀华就是他们中的代表,吐蕃统治时期出任吐蕃部落使,并经营胡粉等高级奢侈品生意,归义军时期出任归义军使衙判官,最后升迁为瓜州刺史。  相似文献   
10.
唐五代敦煌的粟特人与佛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五代敦煌的粟特人与佛教郑炳林唐敦煌县从化乡是以居住敦煌的粟特人建立起来的,①到晚唐五代归义军时期,虽然从化乡的建置被取消,但是粟特人势力并未因此而减小,相反势力和影响都有所增强。粟特人信仰祆教,归义军衙内支出帐中,赛祆是一项重要内容,是当时官府一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