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杜预对《左传》作过深入的研究。他曾以《左传》中的“立德者非所企及,立功,立言所庶几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为了“立功”、“立言”,他终生“耽思经籍”,并身体力行,学以致用,不但成为西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在学术上包括经学、法学以及自然科学也都有所建树。西晋的统一中国及初期出现的旧史所称的“太康之治”,主要  相似文献   
2.
章惇(1035一1105年),字子厚,北宋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父俞“起家至职方郎中,致仕”,“累官银青光禄大夫”。章悖性“豪俊,博学善文,进士登名”,“再举甲科”,与苏轼、苏辙、吕惠卿、程颢等同是一榜及第的进士。初“调商洛(县)令”,后“召试馆职”,撰修国史。宋神宗用王安石变法,章惇深得王安石器重,任“编修三司条例官”,为变法领导机构的重要官员之一,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得力助手。王安石罢相后,他于元丰三年(1080年)升任参知政事(宰相副职)。神宗崩、哲宗嗣位后,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朝之际,中国地主阶级在其演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形态——门阀士族地主阶级。它是当时地主阶级的核心和主体,是当时社会的统治力量。它和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一般形态相比,有其鲜明的经济、血缘、政治、军事和文化诸特征。史学界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门阀士族乃是中国地主阶级最腐朽没落、荒淫无度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惰力。本文试就门阀士族的形成与消亡的原因,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项羽这个历史人物,究竟是农民起义的领袖,还是没落贵族的代表?史学界早有争论。特别是“四人帮”横行时,他们大搞影射史学,把农民起义领袖的评价问题,纳入了所谓“儒法斗争”的轨道,使项羽的形象遭到很大的歪曲。在粉碎“四人帮”后的今天,学术界纷纷冲破“禁区”,就一系列学术问题展开百家争鸣。本文拟就项羽的历史地位问题,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项羽出身于楚国的旧贵族,能否成为农民起义领袖,这个问题,历来是一个争论的焦点。我们认为,评价历史人物,阶级出身不是主要的标志。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的绝对要求,就是在分析一个社会问题时,都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因此,我们对于项羽的评价,首先应看他所处的历史时代,把他放在秦末整个局势所表现的主要矛盾中来进行分析,从中探讨他是怎样参加反秦斗争的,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他又起过怎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