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5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指示性”是一种教育理念,其核心命题是“把人当做人”。其中蕴含着三层要义:师生平等,真诚对话,自主成长。  相似文献   
2.
诠释一、关于个性化思维个性化思维是个体所特有的认知活动。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自然也就没有思维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里要讲的个性化思维,并不是什么杂质都包容在内的原始性思维,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素:第一,个性化思维必须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思维。也就是说,它是对以往旧的、原有思维的新突破、新发展,能给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那种老调重弹、重复前人的,不能与时俱进的思维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个性化思维。第二,个性化思维又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思维。1.它不是消极颓废的。如果一个人的思维里总是死亡,总是毁灭,那…  相似文献   
3.
本期将视点集中在一套来自课改实验区的语文试题,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大家并非仅对试题本身感兴趣,而是更关注它所带来的语文教学评价方面的新气息,以及由此反映出的语文教学评价改革深层次的问题。遗憾的是,由于篇幅限制不能全文刊载试题,我们希望这几篇文章能够使读者朋友观其一斑而见其精要,从而更深广地进行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针对重点高中学生的问题,制定对策,开展“减负增效”实施。  相似文献   
5.
拙文《“非指示性”教学模式课例:〈我的空中楼阁〉》在本刊第3期发表后,刘士超、张友慈两位先生提出了批评,笔者很受启发。“课例研讨”重在研讨,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参与后续性的评点,作者本人也可再作补说。这里我就来补说几句。首先,关于“模式”问题。笔者将自己的教改尝试冠以“模式”二字,确实有赶时髦、凑热闹之嫌。虽然从本意上说,“模式”二字是高雅的学术的严肃的,但现在“模式”已经泛滥成灾,已经成了“浮躁”“浮夸”的代名词。一位专家甚至戏称现在的教育是“浮躁与尴尬共舞,口号与模式齐飞”。虽然笔者三四年前用上这个词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做一名有创新意识的语文教师,一直是我的追求。记得读中学的时候,我就做过一个很奇异的梦,梦见自己当上了语文老师,正在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学生上语文课。后来这个梦渐渐忘了,读了师范大学、当上语文老师后,我又拾起这个梦,继续前行了。1987年我参加工作。刚开始工作的那十年,我谈不上有什么创新,只是记着自己要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教书,不走捷径,不耍小聪明。  相似文献   
7.
这个标题,缘于我阅读《教学参考书》中《祝福》一课的感受。平时我难得阅读“教参”。这次回过头再次教到《祝福》,便先从课读起。旧重读,感受颇新。虽然章语言不纯熟、标点不规范,但作塑造的祥林嫂悲剧形象却深深感动了我——一种随着阅历和体验的增加而产生的新的感动。感动之余,忽然想看看“教参”,找找感觉,  相似文献   
8.
“非指示性”是对“指示”的反叛与否定,由教师主宰转向师生对话、互为教育。其核心精神是“二不”: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其实质是让学生在“三开放”中,通过互动与对话,自主生成对本的理解与感悟。“非指示性”教育首先用于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教学。“非指示性”教育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理论为行动依据,以对话理论、团体动力学原理为效力保障。“非指示性”教案与以往的教案相比.有两个明显的不同.不预设教学目标.不预设线性的师问生答。  相似文献   
9.
“非指示性”语文教学是体现新课标精神的一个教改课题.在浙江省政府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人民教育》等多家刊物作过介绍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想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之一是读写一体,在读范文中学写作,将范文当做写作的样例,让学生仿照样例进行写作迁移训练。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范文,在思想立意、材料安排、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可作为读写一体训练的选择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