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各国文化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潮汕人的远祖及其语言的源流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本文是从宏观角度,概述了秦末汉初中原汉人入主岭南,促成了南越的汉化,从而为汉语和中原文化的传播创造良好环境的史实,说明潮汕人的远祖即“随着这历史洪流,由北而南,散落在闽南粤东一带”与百越共处。潮汕方言也就是在融化闽越语中逐步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2.
韩学产生于唐而未能大盛于唐,然至宋卒能大行其道,并从此蔚为大观,奠定了韩愈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这与唐宋不同的历史背景有关。韩愈之名位及其学说在唐代不被重视,这与唐代“重武轻文”的基本国策以及李唐宗室自帝王以下崇佛佞道所造成的社会风气有关。韩学的核心思想实际上在于儒家礼治,而儒家在那个时代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是不争的事实。宋太祖能以历史为鉴,一开始就定下偃武修文的措施,从而成为宋朝历代皇帝所共同遵守的基本国策,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这对儒学之中兴及理学之衍生,无疑形成十分有利的社会环境,从而亦形成韩学大盛于宋的客观条件。因此,宋代佛、道二教地位大不如李唐,而儒学却一扫唐世之衰疲而风气大振。三教地位的根本转变既由中国的哲学思想史内在发展规律的演变所决定,同时亦是统治者的意向直接影响社会思潮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佛、道二教既不能与儒学比肩,惟有附丽于儒学,从而逐渐产生了一种以儒学为中心的三教融和学说——宋代理学。  相似文献   
3.
香港著名教育家、学者饶宗颐先生,牢固庵,号选堂。自50年代起,先后于香港及一些外国高等学府执教。他以教育与著述相长,以学术与艺术互为表里,融汇古今,沟通中外,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至今有著作40余种,论文300篇,涵及敦煌学、甲骨学、文学、史学、楚辞学、考古  相似文献   
4.
:1 996年 1 2月至 1 997年 1月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新郑市郑地体现了春秋时代郑国礼乐制度的风貌 ,因此在历史考古学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以当时的史事和礼数典制而论 ,这些青铜礼乐器显然不是为祭礼而设 ,很可能是公元前五四一年 (鲁昭公元年、郑简公二十五年 ) ,在郑地成功举行“虢盟之会”后 ,郑简公年在新郑以飨礼隆重款接盟会的主要倡议者赵孟等三人时 ,主方食制之象征。新郑出土十坑礼乐器得以保存当年之风貌 ,这也许正是郑国对当年这两件历史盛事的纪念  相似文献   
5.
引言 封建时代,礼治的建立,目的是确保君主的最高统治,维护社会秩序,并作为个人自处及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而且有相应的规制仪式。周初实行的分封制度与周礼的制定是相辅相成的,目的就在于确保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至春秋战国之世,孔子鉴于“礼坏乐崩”,乱世无序,因此提出“克已复礼”,其所欲复之礼即为“周礼”,并作为自己终身践履的目标。如齐景公问政,孔子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治之说应之。“君君、臣臣”是国家的关系,“父父、子子”则是家庭的关系,“齐家”与“治国”,正是儒家学说的两大要旨。针对春秋战国之际诸侯不尊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