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1.
在女性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代表。有感于现实生活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就业和择偶等诸多方面受到的歧视、排斥和压抑;有感于一个女人除了脑力和品德之外再无他物可由自己自由支配;有感于女性无法参与任何伟大的运动,更无法借用文字记录自己,从而使自己进入历史,伍尔夫在文中着重强调女性自由空间和经济独立的重要性。伍尔夫说: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百花文学”进行叙事学分析,意在呈现“百花文学”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方面的叙事特点,及其作为短篇小说的抒情特征。本文认为“百花文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十七年主流的叙事成规,但也在叙事层面体现出暴露社会阴暗面与歌颂美好光明的社会主义社会、表达个人情感与体现阶级情谊之间的叙述平衡,其在叙事层面所做的尝试和努力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十七年文学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题记:中国现代小说在“西方”的影响下催生,小说观念、技巧和文体风格都是比较西化的,但中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也深刻地影响着现代小说的发展。许多作家都曾撰文提及外国文学对自己创作的滋养,许多学人也曾深入阐释过“西方”如何催生中国现代小说。但我们自身的文学传统对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想象却缺乏深入细致、系统有效的梳理。如何看待文学研究中的“西方”影响,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定位中国现当代文学?如何向中国小说的叙事传统汲取营养?针对这些问题,林岗、郭冰茹、王敦、刘湘兰、罗成等学者于2013年3月21日在中山大学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三家巷》中占很大篇幅的爱情描写虽然是为革命主题服务的,但出版后仍备受批评。爱情故事与革命主题的联合一方面与叙事人对材料的处理有关,另一方面与具体语境的接纳程度有关,而语境的变化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正因为50年代的具体语境已经无法为两者的联合提供合理的依据,《三家巷》中的爱情讲述才为批评家所诟病,但这恰恰成为中国文学现代性复杂特质的文本呈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