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岩方言的助词在方言研究中颇具特色,本文举其突出的“仔”、“侬”、“着”、“哩”、“Zao”等字加以分析,以见其一斑。  相似文献   
2.
清初四川苦遭兵祸、瘟疫,人烟稀少。在“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中,数以万计福建人携老扶幼,举家迁入四川,他们对垦复四川,开发天府之国,立下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改变了全国的人口结构,使四川成为全国五大客家人聚居区之一;促进了两省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今天的社会现实中仍然产生着互动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河老人是特指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从河南中州率领七千官兵及移民进入闽南的特称。他们来到漳州之后,平定了“蛮獠”土著的对抗,采取了民族融合政策,开拓了包括苦草镇(今龙岩市新罗区与漳平市)的闽西南蛮荒僻地,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教育传统,请建龙岩县的建置。后来以陈氏家族为代表的中原移民便落籍为龙岩居民。本文以较为翔实的史料记述了陈元光亲临龙岩巡狩,陈晌在龙岩新罗区恢复新罗县建制。陈酆请建龙岩县并改辖漳州府,陈谟、陈泳开辟移居龙岩,直到陈吉甫镇守龙岩龙门里……等,陈元光以下六代人一代又一代地在龙岩耕耘着。五代时期王潮王审知也是河老人,他们率领数万人经闽西入闽。陈、王家族率队对龙岩的开发,成为开创龙岩文明史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畲族没有本民族文字的记载,它的历史是靠代代言传和口授的。文中根据作者的田野调查、有关历史文献与当前学术界研究的成果,论述了闽西畲族发展的源流,探究畲族在闽西的形成及其迁徙流变,以及畲族在闽西历史的重要地位,闽西汉畲的互动发展与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畲族没有本民族字的记载,它的历史是靠代代言传和口授的。中根据作的田野调查,有关历史献与当前学术界研究的成果,论述了闽西畲族发展的源流,探究畲族在闽西的形成及其迁徒流变,以及畲族在闽西历史的重要地位,闽西汉畲的互动发展与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田家炳先生是斐声海内外的大企业家、大慈善家。他自幼成长于浓郁的儒家道德教育的氛围中,当他从客家祖地走向世界获得成功时更能以儒家的伦理道德观为人处事,造福于社会。章从田家炳先生治业治家的历程中探究了他的精神动力与处世原则,揭示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如何促成了田家炳先生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7.
江山———天宫山风景名胜区的形成 ,不仅在于它自然景观的奇特壮美 ,更有它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本文就该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 ,儒、佛、道三教游览胜地 ,与人和谐相处动植物生态环境等人文景观进行调查综述 ,从而窥探了景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族群理论出发,通过解剖历史纵面,探索了闽西文化发展的五个阶段:古闽族群、百越族群、多元族群融合、汉族群入主、河老与客家族群共处。在这历史发展进程中,闽西文化形成了它丰富性、开拓性、包容性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9.
闽西是中国客家民系形成和主要聚居地之一。文章从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上探讨客家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从社会调查的大量史实论证客畲的融合过程,阐述了由此而形成客家民系的安土而不重迁,以农为主多方发展,讲道德重节义,重血缘讲亲情,敢于斗争勇于开拓,重教兴学承继文化传统等六大特质。  相似文献   
10.
龙岩方言的助词在方言研究中颇具特色 ,本文举其突出的“仔”、“侬”、“着”、“哩”、“”等字加以分析 ,以见其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