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代是中国出版史也是中原出版史上的繁荣时期。除了官府出版、藩府出版取得了较大发展外,民间出版也达到了新的水平;明代中原民间出版的主体是私家刻书,书坊刻书和寺院刻书也有开拓;中原民间出版对于中原文献的传承、中原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来以来,茶马互市作为中原汉族农业区与西北少数民族游牧区之间经济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经历了从兴起到发展的历程,至明代而趋于鼎盛。然而经过明末的社会动乱,茶产凋敝,册籍荡然,茶缺牧空,茶政日非。清初统治者出于军事政治需要对茶马贸易极为重视,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对茶马制度进行了整顿。现主要依据档案史料对顺治年间的茶马制度作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的茶马贸易,源于唐,成于宋,而盛于明。明代的茶马贸易制度详备,互市繁荣,持续始终,成为制番、实边、裕国之“国家大经”,“制西番以控北虏之上策”;同时,“随着国力的转衰和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变通与开放的历史趋势和时代特征。因此,在古代西北茶马贸易史上,明代具有划时代的典型意义。笔者试图在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对明代茶马贸易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关于明代茶马贸易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4.
书帕略说     
郭孟良 《寻根》2010,(2):58-62
<正>《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六回开头写西门庆与夏提刑接了新巡按,至晚来家,有平安进门就禀:"今日有东昌府下文书快手,往京里顺便捎了一封书帕来,说是太师爷府里翟大爹寄来的书与爹。"又:"蔡状元那日封了一端绢帕、一部书、一双云履;安进士亦是书帕二事、四袋芽茶、四柄杭扇。各具宫袍乌纱,先投拜帖进去。西门庆冠冕迎接至厅上,叙礼交拜。家僮献毕贽仪,然后分宾主而坐。"第三十四回写  相似文献   
5.
战国末期,诸侯兼并,烽烟不绝。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发生了有名的秦赵为争夺上党郡的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大获全胜,坑赵卒四十余万。这场战争发生于秦统一前四十年,秦之大胜,至少可以肯定地说它孕育了统一六国的基础;而赵之惨败,不仅使赵国国力遭到巨创,且给关东六国带来了不小影响,从此秦兵扣击国门之声未绝。  相似文献   
6.
晚明商业出版传播所呈现出的划时代特征,就书业生产而言,是从宋元以来的质量时代走向数量扩张时代;从传播指向来说,是从精英阅读时代走向大众传播时代;从出版物内容来考量,是从教化启蒙时代走向娱乐功利时代;而从发展走向来看,则又呈现出从文化消费走向经典再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漕运起源于先秦时代,自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西通关中,南至余杭,北达涿郡的长达5000余里的水上运输线,从而使古代漕运跃进到一个新阶段:至元明清时候又通过山东将运道拉直,成为一个新的运河系统、一条名符其实的“漕运”。这条贯穿南北五大水系的大运河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发展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自古及今,无不对此充满赞誉和自豪:“世界最早的伟大工程;”“运河史上无与伦比的创举”;“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东方巨龙”……但是,如果我们把大运河漕运放在传统中国社会环境中用发展的眼光作以综合性考察,便会发现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尽管大运河在统一多民族的封建集权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及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诸方面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与世界上著名的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经济运河”不同,具有纯政治意义,不妨称作“政治运河”,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从而对传统社会的发展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尤其是明清时期,它如同一条动脉大血管不断给行将就本的封建肌体输送营养,使其延年益寿、日趋僵化而迟滞不前,因此,不可不认为大运河漕运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拟对隋唐以降的大运河漕运作一宏观审视,从政治结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生产关系诸方面探索它对传统社会的消极影响,揭示其对封建社会发展的凝化与延缓作用。乖谬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所谓明清商书,是指明代后期以至清代商人或书坊编撰出版的,以商业经营、商业道德、商品知识和行旅指南为主要内容的,以商人阶层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日用类图书,亦称作商业书、商人书、路程书等.  相似文献   
9.
茶马贸易主要是指历史上居住在我国西北部的游牧民族用马匹与中原地区交换茶叶的一种较大规模的贸易活动。广义的茶马互市则泛指西、北少数民族用牲畜及畜产品同内地交换各种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的贸易。这些贸易基本上为封建国家所控制,即所谓“官市”;同时还出现过属民间贸易性质的“民市”和属走私性质的“私市”。本文所论大体限于狭义茶马交易中的官市贸易。它兴于唐而成于宋,至明代更臻于繁盛,入清以后渐趋衰落,乾隆中最后废止。这一制度前后存在了上千年之久,在中国经济史和民族关系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下面试就它的兴衰演变及其历史作用作以初步探索,敬祈指正。  相似文献   
10.
万恭是明代中后期的一位名臣、治河专家。他才兼文武,活跃于政坛士林,奔波于大河南北,千里北疆。他一生著述甚丰,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两卷治水札记《治水筌蹄》。只是由于其文集、札记流传很少,历来对他研究不多,评价亦欠全面公允。这里就其生平及《治水筌蹄》作初步探讨。一、“强毅敏达,一时称才臣”万恭(明正德十年八月—万历十九年十一月,公元1515年9月—1592年1月),字肃卿,别号两溪,晚年自号洞阳子,江西南昌人。万恭自幼聪慧,十岁能文,弱冠就试,便得到徐阶的赏识,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