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三个关键词,充分说明科技教育是巩固这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路径。县城小学规模庞大,但受限于教育发展基础薄弱,师资缺乏,科技教育仍未得到有效的发展。本文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拓展课程形式,探索县城小学科技教育的适宜之路,以期为当前国家层面的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夯实县域教育基础。  相似文献   
2.
结合"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思考,从改变教具、学具供给端的供给主体、方式、数量、施力域等,从而提高教具、学具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使其更加贴近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更加符合课程实施的需要,更加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对第二学段(3~4年级)的作文教学提出了学生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语"的要求。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引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会自评、自改是作文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5.
在组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在其中得到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一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准确定位的学生而言,小组合作无疑对其发展构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在教育公平视阈下审视小组合作中的弱势群体现象是实现小组合作价值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针对家长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内容单薄、实施流于形式、实践效果不佳等问题,以跨省域援助办学探索与实践为例,探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通过引入家长资源、不断完善学校课程建设与供给的具体经验。一是做好顶层架构,通过明确课程建设原则、构建基本内容框架,明晰课程建设的总体方向;二是完善工作规程,在课程开发、实施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推动家长课程有效实施;三是注重课程评价,通过开展定期的三方评价和总结表彰活动,保障家长课程不断优化迭代。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援助视域下,激活受援学校教师的内生性发展动力,是教育援助行动的核心命题。基于教育援助实践,探索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融入教师发展实践,并以新时代教师成长研修站为载体,打造受援教师内生性发展的组织性底盘。在此基础上,通过团队人员组建、工作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优化,推动共建共治理念落地;通过建立成果辐射机制,实现研修资源的最大化共享。  相似文献   
8.
一 背景与思考 “分数的再认识(二)”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材学习分数的第二节课,根据分数意义的整体设计,本节课侧重于分数的“测量”理解:从测量的角度体会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对于分数产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